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土家静谧山林里的中药“财”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02  编辑:霍刘锦

       独木不成林,积土方成山。

  从单家独户随意种,到“农户+合作社+政府”一起“种”,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以下简称下谷乡)用11年时间,让全乡60%的农户靠中药材“种”出了脱贫致富路。

  “2008年成立第一个合作社至今,通过合作社找市场,政府扶持,农户参与,下谷乡已形成中药材种、收、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使中药材成为了全乡五分之三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下谷乡政府经济发展办主任卢芳说。

  单打独斗难脱贫

  下谷乡位于神农架西南,2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彝族、回族、藏族、白族6个少数民族,是神农架林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湖北12个少数民族散居乡之一。

  山连山,坡连坡,巴掌地里种草药,这是下谷乡的传统;任意种、跟风种,不理市场、不问行情……这也曾是下谷乡中药材种植的写照。因此,种了药材,换不来钱,下谷乡一直戴着贫困帽。到2014年初,全乡1783户中有764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达42.8%。

  地是原来的地,人还是同样的人,如何让有限的土地收获最大的价值?被经营规模“散、小、弱”困扰的下谷乡,迫切需要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产业脱贫新路。

  9月23日,正值农民丰收节。清早,晨雾还未散,太阳躲在云层后面,下谷兴隆寺村3组铁路坪农民李发明就在家门口忙开了。他小心挥舞着镰刀,对准独活叶片底部下刀,把老苗子割掉,用耙子刨开表层的土,铺上腐殖土,沿着兜子围上一圈土,一整套工序完成。

  再过40天,李发明的独活就能大丰收了。他说,收获前的一个月,是独活长得最快的时候,一定要经管好。

  2008年,下谷乡第一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益春堂成立,负责人胡昌松通过多年经营,与安徽亳州药材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能有针对性地规模化育苗,能指导、引导药农订单式生产,以此抵御药材市场价格波动给药农和合作社带来的风险。

  “以前,主要种玉米和其他小杂粮,带着种点药材,后来有了合作社,收购我们的药材,指导我们种植,需要什么种子,联系合作社也都能买到。”53岁的李发明因意外伤残、居住地交通不便,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几年辛勤耕作,2015年,靠着种植中药材,他一家6口脱了贫。

  政策支撑有底气

  种了有人收,药农有底气。但若遇年成不好,减产绝收怎么办?

  “以奖代补,重奖大户,种植保险兜底损失。”下谷乡党委书记刘贤武说,党委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就是农户的坚强保险。

  2018年,种苍术每亩补400元、种独活每亩补500元 、种七叶一枝花每亩补1000元……药材被野兽侵袭或烂在地里,每亩补1000——2000元……持续推行奖补政策,健全种植保险赔付机制,打消农户的种植顾虑,大大提高了下谷乡药农的种植积极性。

  “我个人有十多亩地全种的药材,又流转了别个十几亩,也种药材,今年,我种的有川乌、独活、苍术、玄生……估计收入不得比去年少。”不算上以奖代补的钱,2017、2018两年,李发明仅种植中药材这一项就收入6万多元。

  目前,李发明所在的兴隆寺村3组,共18户农户,除7户无劳动能力的家庭以外,其余11户均种植有药材,药材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而在下谷另一药材种植大村——板桥河村,243户农户,户户种药材,每户种植面积最少的不低于2.8亩,每户药材年收入不低于1.6万元。 

  形成产业链 培育新业态

  “感受到下谷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空间,我想大胆闯一闯。”沈千晗是土生土长的下谷人,父辈也是药农,耳濡目染加上细心观察,他瞄准方向,决定走一条“果药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

  考察恩施五峰、利川,重庆巫溪市场,引进销路俏、口感佳、易保存的金果梨种苗,扭转200亩土地,发展果药套种农业。

  “3年的小树能结出碗口大的梨子,市场价7—10元/斤,常温下可保存半年……我不信!”合作社成立了,土地流转了、品种选好了,看似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沈千晗,却在吸纳农户加入合作社一事上遭遇阻力。

  带着乡亲们外出考察,把秧苗赊给农户先种,请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授课指导,几经努力,村里107户加入合作社,300亩基地上梨树连片。“下面种独活、大黄,上面栽梨树。药材一年一收,梨树2年试果、3年成果,将来,我这里就是一片采摘园。”

  “农村产业发展,信息、资源很重要。”秋分时节,下谷乡召开2019年中药材生产情况座谈会,沈千晗在会上畅所欲言,与中药材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对于自己果药基地的发展,他更有信心了。

  同样干劲十足的还有神农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吴明雄。2018年,他投入49万元,建成了下谷第一个中药材炕房,结束了下谷乡中药材无法进行深加工的历史,提升了下谷中药材储存能力,提高了药材附加值,至此,下谷中药材全产业链已具雏形。

  “目前,下谷在中药材种植比重、人均亩数上,处于林区8个乡镇的前列,下一步,我们要加大药材种植规模,提高药材品质,配套建设仓储系统,引导、辐射周边乡镇产业发展,支持鼓励并推进中药材产业与旅游、康养产业融合,把下谷打造成神农架的西南药谷。”刘贤武说。

  相传,炎帝神农在神农架搭架采药,发现下谷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草丰水美,百姓勤劳,遂试种并发明了五谷,下谷也因此得名。秋风起,阵阵药香扑鼻。下谷田间地头,川乌、独活、玄参、黄连……长势正旺。

内容时间:2019-09-2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