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新化县:搬进“优居”谋致富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22  编辑:陈亚丰

        “米家没米,田家没田;讨不到婆娘,赚不到钱”曾经,新化县水车镇深度贫困村原米家村和田家村流行着这样一句俚语。两村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交通不便,土地贫瘠,饮水困难,群众生活极为贫困

????8月28日清晨,水车镇水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早已热闹起来,楼下的市场人声鼎沸70岁的贫困户邹新清笑着说:“现在搬到山下来了,不仅住进了新房子,周边还有学校、卫生院、车站、超市。”

????新化县是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县市之一如今,533栋安置房拔地而起,近万户贫困户告别“陋室”,搬进了“优居”,3万多难以就地脱贫的群众安居乐业、奔向幸福生活。

????搬出“穷窝”天地新

????水冲式厕所、独立厨房、落地阳台、家具齐全,几乎可以拎包入住

????8月29日,在新化县西河镇河西安置点,贫困户廖佰文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新家一年前,廖佰文一家6口还借住在村里的养猪场里,对于现在的新家,他格外珍惜,每天都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事”

????在房屋配套上用足本钱——新化县实施“拎包入住”工程,对所有安置点的住宅统一进行简易装修,实现贫困群众直接入住的愿望

????在项目建设上下足功夫——新化县严格按照“统一规划选址、统一施工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设风貌、统一质量监理、统一建设招投标”的“六统一”要求,做到质量可靠、配套完善

????同时,在选址上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让集中安置点靠近“旅游景区、乡镇或行政村中心区域、县乡产业园区和县城区”,着力打造易扶新村

????据统计,全县124个集中安置点中靠近景区、产业园区的有21个,靠近城镇的29个,靠近行政村中心的71个其中,水车、奉家等乡镇,依托景区将易扶新村建设成了旅游商品、旅游服务的集散地;西河、琅塘、温塘等乡镇,依托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发展成为集物流、商贸、加工等于一体的新型城镇综合体。

????更换“穷业”渠道宽

????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是总要求,“可发展、能致富”是硬道理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新化县多管齐下,因地制宜,为贫困群众开辟多元化增收渠道。

????在靠近景区的地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配套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积极投入文化旅游发展;在高寒山区,培育茶叶、中药材、油茶林、高寒蔬菜等农业产业基地,让搬迁户以土地入股、小额信贷入股等形式参与到基地建设或合作经济组织中来;在主要产业基地或偏远山区,建立电商服务站点,利用电子商务渠道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琅塘镇五星安置点,“楼上居家,楼下就业”成了常态每天清晨,一群农村妇女便挎着小包,走进楼下的工厂,开启一天的“上班时间”。在今科电子科技公司,50余名“蓝领族”忙得不亦乐乎,理线、配件、测音,一条条精致的耳机线快速组装

????为搬迁贫困户谋划好了出路,新化在西河镇探索推行“1+3+X”建设模式第一层建门面,上面三层为住宅,“X”即发展多种配套产业。“1+3+X”建设模式的推出,受到广大搬迁群众的青睐3年来,全县累计有53个项目共265栋安置房实行了“1+3+X”建设模式,1万余名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收益。

????改变“穷貌”展笑颜

????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从搬进新家的那一刻开始,喜庆的氛围一直笼罩着上梅街道鸿兴安置点8月下旬傍晚时分,许多搬迁户在村党总支书记王艳桃的带领下,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

????鸿兴安置点由原三湾、集丰、民主3个村的搬迁户,共87户380人组成各地搬来的老乡亲告别了原有的生活方式,部分群众对于新生活尚不适应。广场舞就成了增进大家感情的“催化剂”

????“我们在安置点组建了上梅红鸿兴志愿者服务队,帮助搞农业生产、解决矛盾纠纷、照顾老人小孩、清理环境卫生等,整个小区成为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王艳桃介绍。

????为了让3.4万易地搬迁安置的贫困群众尽快融入新生活,各地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各安置点自主组成业主管理委员会,设立楼长、栋长,对安置小区的公共服务进行自主管理有的还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文艺表演队伍等,通过公共服务构建新的“朋友圈”。

????打开新化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作战图,4960公里道路,将126个集中安置点编织成一个大大的同心结,平均每10公里就有一个“高档小区”,如同繁星般密布(文/周俊见?习记者?邹娜妮?通讯员?刘明)


内容时间:2019-09-0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