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津口赫哲族乡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3909人,其中党员207人,农村党员164人。乡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6个,党小组2个。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805元,同比增长6%。近年来,在同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津口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党建载体,强化科学管理,为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015年街津口乡获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7年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被黑龙江省住建厅列为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2018年被评为“中国生态魅力乡”、“同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坚持以强化领导为“先”,做到党建工作任务实责任清
街津口乡党委始终坚持把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为首要职责,完善党委定期议事制度,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落实党建联系点制度,明确了党委成员与8个支部书记的党建责任,以“一走三访四联系”活动为载体,将责任落实与活动开展结合起来,党委成员深入联系点讲党课、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参加组织生活,帮助解决难题,形成了班子成员齐抓共管、村级组织全力推进的党建工作机制。为解决农村干部工作上的难题和能力上的欠缺,乡党委根据村级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村党员干部赴外地参加培训,从党组织引领的角度,学习组织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打开了村“两委”工作思路,进一步激发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开展支部书记述职评议,按照年初制定的“两清单一承诺”逐一点评,着力推进党建工作规范、进步。
二、坚持以思想建设为“基”,做到党员干部觉悟高作用好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带头开展“每日一题”活动,发布学习信息378条、“党员微感悟”54篇,结合“今日党课我来讲”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我省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两个坚决维护”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学习和工作各环节。实施“五星级”党员评比活动,提升党员服务能力和水平。组织村支部与兴旺社区开展“聚力领航”活动,使进城农民主动作为,自觉奉献。在全乡农村党员家中悬挂“共产党员户”标识牌,激发农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三、坚持以脱贫攻坚为“重”,做到党建工作铭初心践宗旨
落实乡镇主体责任,派出乡村干部赴市域外培训,激发农村党员干部攻坚能力。同时,注重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使第一书记的理论知识与村书记的基层经验相融合,齐心协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街津口乡有2名第一书记分别被省和我市评为优秀第一书记,2名驻村工作队员被评为我市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卫明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被列为佳木斯市“双佳”人选。谋划产业项目,使6个村均有村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村集体累计收入117.35万元。计划建设鱼皮加工产品、山野菜加工及蔬菜加工等项目,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制定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机制,果蔬基地、烘干塔及仓储、光伏项目、冬储窖及仓储库建设,共带动贫困户108户,促进贫困户增收9.6万元。正在建设和设计中的诚斯熏鱼加工场、纸箱厂、玻璃栈道、红肠深加工等项目将进一步促进村集体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四、坚持以组织建设为“本”,做到基层党建增活力提效能
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乡推进”工作,科学开展分类定级,有2个村支部被评为优秀党组织,4个党支部被评为良好党组织。卫明村支部被佳市列为佳市基层党建实践培训基地,被授予同江市“十佳”脱贫攻坚村党支部;卫华村支部被授予同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持续推进“四培养工程”,通过自荐、支部推荐、党委审核,确定具有致富、带富的能力后备干部19人。注重培树人才典型,结合我乡农业、民族等优势,推进“农村英才工程”,将38名有种植、养殖、旅游、赫哲文化、民族传统技艺等方面人才纳入人才项目库,为带动我乡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储备能量。对6个村委会进行改扩新建,使每个村委会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建设抗洪纪念馆,弘扬迎难而上的抗洪精神。组织开展了“共守边境线”、赫哲汇演进军营、共庆赫哲族“呼日堪”传统节日等活动,营造军警民互助的良好氛围。各村支部均成立 “新时代农民夜校”、“爱心超市”,开展 “文明家庭”评选、“巾帼向党”秧歌汇演、情满母亲节、孝善养老基金等“自强、感恩、文明”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农村党员群众素质。
内容时间:2019-0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