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同江:赫哲群众靠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6  编辑:曹亮亮

近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同江市委书记许德东作为我省模范个人获奖代表第一批走上主席台,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颁奖。

据了解,同江市是国家一类口岸,是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全市有赫哲族人口1565人,约占全国赫哲族总人口的1/3,主要居住在街津口、八岔两个赫哲族乡。

近年来,同江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使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赫哲族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尽心,做民族团结的“领路人”

“我很幸福很知足,感谢共产党、感谢同江多年来一直关心关怀我们赫哲人。”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尤桂兰老人笑着说。

近年来,同江市引导民族乡村依托自身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增收门路。今年,两个赫哲族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贫困村出列,正在率先向致富路上阔步迈进。

“我们赫哲人也有自己的品牌了。”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兴奋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同江市依托寒地黑土优势,在八岔和街津口两个赫哲族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促进土地流转3.8万亩,大力发展日本山药、大球盖菇、寒地玫瑰、黑果花楸等特色种植业,带动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八岔村注册“赫乡田源”农产品地理标识,入股贵州九阡集团,注册赫香尤酒和樾久酒品牌,村集体收入年保底20万元以上。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加快推进赫哲群众以养代捕。八岔乡引导赫哲群众组建了6家水产养殖合作社,通过养殖鲤鱼、鳌花、螃蟹、金谷富硒鸭等,实现产值110万元。街津口乡积极推进大马哈鱼放流增殖、修恩湖水产养殖、林下畜禽养殖项目,林下散养野猪1000多头,家兔3000只,雁鸭500只,年纯利润60余万元。

依托赫哲族民俗优势,主打赫哲文旅品牌“唯一性”,推进城区、街津口、八岔“三区”旅游差异化发展。八岔乡建设了天赐湖公园等文旅设施,开办赫家鱻特色餐厅和34个赫哲家庭旅馆,积极推进康老旅游和黑龙江界江游项目,叫响“赫哲第一村”品牌。街津口乡整合赫哲民俗文化村、得勒乞旅游度假区等旅游资源,推出“赫哲故里”旅游线路,开发“赫哲十大碗”菜系,带动全乡30余家餐饮企业抱团发展。2016年以来,两个民族乡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

尽情,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记者在走访同江市两个民族乡时看到,赫哲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两个民族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赫哲族的生活条件好了,居住环境也不比城里的差,每年到旅游旺季家家户户都有旅游收入,可以说赫哲人的幸福感爆棚啦。”

据了解,同江市在改善赫哲民生方面下大力度,在基础设施方面,完成了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车船停放场、垃圾处理、集中供水和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赫哲族村内有线电视、自来水、电话、道路硬化、住房砖瓦化率均达100%。为八岔村免费实施煤改电清洁供暖项目,当地群众率先告别了燃煤供热历史。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建设改造了两个民族乡标准化学校,编撰了《赫哲族语言》《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等6套教材,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程,赫哲族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同时改建了两个赫哲族民族乡卫生院,实现了小病不出乡目标,新农合参合率100%。协调北京医疗机构开展“网上大病再诊断”活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在精神层面上,实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屯、进农户、进网滩等“七进”活动。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组织了十佳文明村屯、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开展了向高庆国、曹辉发、刘海荣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街津口渔业村和八岔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尤桂兰家庭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尽力,做民族希望的“传承者”

“这是我们新编排的赫哲族小调,大概意思就是感谢党让赫哲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着说着,尤文凤便哼唱起了新编排的歌曲。尤文凤告诉记者:“现在赫哲人生活越来越好,衣食住行再也不用犯愁,她最想完成的心愿就是将赫哲族的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国家级伊玛堪传承人吴宝臣说:“现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同江市更是支持我们这些传承人去宣传赫哲族的文化,我感到很欣慰。”

记者获悉,同江市多年来深挖赫哲族“八大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歌舞、渔猎、鱼皮手工艺品制作等互动体验项目,现在的同江市已成为全国赫哲文化传承保护最为完备的地区之一。为了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建成了集展览展示、文化演出等功能为一体的赫哲族文化中心,赫哲族博物馆被国家民委批准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民族画院在同江设立了写生创作基地。编排和首演了《赫哲婚礼》舞台剧,伊玛堪歌舞剧《拉哈苏苏》实现了进京展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同江文化周”活动。

同时,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遗产名录,鱼皮制作技艺和伊玛堪说唱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乌日贡大会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八岔村志》被列为文化部首批中国名村志。同江市建设了3处伊玛堪传习所,涌现出吴宝臣、尤文凤、尤秀云、吴桂凤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在开展文化对外交流方面,召开了少数民族九村合作工作会议,八岔村与俄罗斯、缅甸、泰国等国家的名村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北京果园村等实现了战略合作。《冬钓》《桦皮高帽舞》等文艺节目多次远赴俄罗斯、日本等国进行展演,促进了赫哲文化国际传播。

“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一首《乌苏里船歌》唱遍了大江南北。时过境迁,当初靠捕鱼打猎住地窨子的赫哲人,如今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内容时间:2019-11-0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