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石门“三变” ——来自全省20个极贫乡镇石门乡的脱贫故事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2  编辑:陈亚丰

        远山石门,精彩脱贫。

  石门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是脱贫攻坚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2万余石门群众在各级各部门的倾情帮扶下,奋力撕掉贫穷落后的标签,一个崭新的石门正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石门“三变”,折射出石门精彩的脱贫步伐。

        产业之变:一份地两份收入

  11月27日,在营坪村烟套菜种植基地,种植户冒着严寒在收获大白菜。一棵棵生态大白菜堆满路旁,等待威宁开心农业公司前来收购销往各地。

  81岁的王仕学也来到蔬菜基地,他看到不要的菜叶扔掉可惜,就用小花箩装满背回去喂牲口。

  “虽然年纪大了,但一辈子种庄稼习惯了,总是闲不住。”王仕学乐呵呵地说。

  王仕学更高兴的是,这两年党的政策好,他儿子王进超一家依靠种植30亩烟套菜成功实现脱贫致富,一家人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今年我种植30亩烤烟,毛收入12万元以上,除干打净纯收入也有6万余元,冬季种植蔬菜,每亩以300斤计算,又是一笔收入。一份地获得两份收入,太好啦。”王进超讲起种植经,打开的话闸子停不下来。

  在营坪村村主任陈国江眼里,这几年营坪村的变化不仅看得见还摸得着,村里的房子越来越漂亮,水泥路不断在山里延伸,群众产业致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营坪村共有人口1180人,通过产业扶贫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今年底预计全部可以如期实现脱贫摘帽。”陈国江说。

  在石门,村村寨寨都像营坪村一样,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培训农民、技术服务、产销对接、基层党建的有机衔接,探索出一条蔬菜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据悉,今年以来石门乡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种植1万亩烤烟、1万亩种薯、1万头能繁母牛、1百万羽蛋鸡、2万亩蔬菜、3万亩经果林,着力打造有机生态循环农业之乡,拓宽群众致富路子,提升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

        教育之变:建成最好的乡村学校

  初冬的石门乡,云雾缭绕,寒风肆意吹过每一道山梁。在石门民族中学宽敞舒适的教室里,温暖的空调轻轻吹着,孩子们幸福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八年级学生小杨告诉记者,以前冬天读书很冷,在教室里坐不住。现在好了,学校不仅安装了空调,还有蜡染、刺绣、绘画、足球、钢琴等兴趣班,校园里窗明几净,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

  来自遵义市的90后女教师刘鑫,2018年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她毫不犹豫直接签约威宁最偏远的石门民族中学。“石门民族中学比我想象中好多了,这里的教学设施是毕节市最好的乡村中学,我已经深深喜欢上石门。”刘鑫介绍说。

  刘鑫说,石门的孩子很听话很好学,性格活泼的她很快就成为“孩子王”,她教的英语课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据悉,石门民族中学现有学生23个班1144人,专任教师79名,80%老师都是外地考进来的大学生。石门民族中学副校长安坤也是一名外地考进来的老师,是许多外来老师扎根石门的其中之一。

  这几年,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帮扶,石门民族中学不仅教学环境得到改善,教学成绩也直线上升。据石门民族中学副校长安坤介绍,师资力量的壮大,直接让石门教学成绩实现跨越式发展,中考成绩也从2015年的全县倒数挂末,提升到2018年的全县名列前茅。而在女姑村村民刘自文眼里,教育变化最显著就是村里大学生多了,以前很少听说有哪家孩子考取大学,现在每年女姑村就有十几个考取本科的大学生。

  据安坤介绍,石门民族中学提升教学成绩的秘诀之一就是“集体备课”,在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我们学校不仅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发展,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校开设了蜡染、刺绣、绘画、足球等兴趣班,可以让孩子们愉快学习。”安坤说。

  医疗之变:从看病“老三件”到医疗设备齐全

  11月26日,石门乡新龙村村民熊万明身体不舒服,坐着小汽车一会儿就到10多公里外石门乡卫生院看病,经过一番体检,医生说身体没有大毛病,开点药输点液就可以了。

  今年60岁熊万明说,现在看病方便了,要是以前看病都要跑到几十公里外的云南省昭通市,现在“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就可以得到很好治疗。石门乡卫生院还和贵州省人民医院联合开展远程医疗,在乡医院就可以预约专家号。

  在石门乡年丰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王丽娟正忙着为患者看病。这位从医13年的乡村医生,她和丈夫陈大清卫校毕业后就当乡村医生,成为年丰村有名的乡村医生“夫妻档”。

  王丽娟说,以前经常背着药箱出诊,“许多乡亲除非病得严重了才就医,平时都是小病拖大病捱”,现在有了合作医疗报销,及时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远的难题”。

  石门乡卫生院副院长张礼斌对医疗条件的改善感触最深,他说以前看病只有老三件“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如今彩超等设备应有尽有,能满足群众看病的需求。今年,石门乡卫生院医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9000余人,实现贫困户100%签约;门诊每年就医27000余人次、住院300多人次,二十多张床位经常住满了病人。


内容时间:2019-12-0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