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按照四种三养和“七小”庭院经济的产业发展思路,大河镇新场村结合当地地势环境和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推广一年多熟的种植模式,让“闲地”变“宝地”,努力实现群众“月月有活干,季季有收入”的脱贫目标。眼下,该村的菜苔也已进入成熟采摘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新场村坝区内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菜苔长势旺盛。驻村干部和当地群众正忙着采摘菜苔,大家你一把我一把,田间地头一派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
韦荣仙是村里的贫困户,因年纪大只能在家务农,为提高经济收入,自己也种植了2亩菜地,因为地处坝区,收购商直接到村里、田地边统一收购,很是方便。产业越做规模越大,他的生活也越过越有盼头。
“政府扶持我们修整水沟,收购商来收菜也方便了我们农民,摘下来就马上上车,我们不费力、不用抬。”大河镇新场村村民韦荣仙说。
新场村境内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地多且分布集中,加上有500亩交同大坝产业示范区,经济开发潜力大,适合发展规模化产业。
据驻村干部介绍,以前,当地群众主要种植水稻,水稻成熟收成后坝区内很多土地都闲置。近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当地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实施“菜-稻-菜”一年三熟的种植模式,提高产出效益,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们发动群众,在种植水稻过后,又翻地来种植特色蔬菜,发展我们七小经济的小菜园经济。”大河镇新场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韦族校说。
现如今,新场村群众的思想由传统的种地解决温饱向发展致富转变,努力实现了 “月月有活干,季季有收入”的脱贫目标。据了解,目前全村主要盛产绿色早熟蔬菜、橘子、茶叶等土特产品,是全县精品蔬菜、精品水果、精品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
内容时间:2019-12-3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