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长顺:创新“四项机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0  编辑:陈亚丰

长顺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黔南州管辖,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和黔南“三山”贫困地区中的麻山腹地,全县辖5镇1乡1街道、84个村(居),总人口26.7万人,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其中喀斯特面积占93.9%,石漠化面积占77.9%,耕地破碎,资源匮乏,是贵州典型的石漠化重灾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5万人,贫困村3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4个),贫困乡镇6个,贫困发生率36.06%。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对贵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主题教育作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以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紧扣精准方略,坚持“一切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一切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把战场前移,做到力量、责任、政策和工作下沉到村组。从全县各部门选派1897名精兵强将组建了84支村(社区)攻坚队,由县领导和科局长担任队长,与村支“两委”实行“村队一体”。同时,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将全县划分为1456个网格,一个单元配备一名网格员,与村民小组一起工作。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创建了以“组管委”为载体覆盖全县的村民自治组织化体系,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把群众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进一步强化了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贫困地区群众精神与物质的“双脱贫”。

一、推行“组管委”村民自治机制,增强群众“向心力”

长顺县坚持用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凝聚和引领群众发展动能,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体系,把“四共机制”贯穿始终,提升了群众自治能力,激发了群众发展动力。一是健全“组管委”村民自治机制。“组管委”是把党组织建在村民小组和农户中的一种形式。在建强村级组织的基础上,把党的领导向下延伸,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建立组务管理委员会(简称“组管委”),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年终对“组管委”实行考核和奖惩。每个“组管委”设主任1名、委员3—7名,候选人由村(社区)“两委”提名或村民10人以上联名推荐,通过召开村民组群众大会选举产生,注重把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寨老、离退休干部、“好媳妇”等推选为“组管委”委员,“组管委”主任兼任村民组长,党员超过3人以上的村民组同步设立党小组,全县1456个村民小组全部组建了“组管委”。在遵循《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并本着解决问题、契合民俗、务实管用、便于执行、群众认可的原则制定《组规民约》。由“组管委”牵头,组建文娱宣传队、红白喜事服务队、村寨卫生监督队、矛盾纠纷调解队4支队伍。按照“组策民定、组事民管、组务民理、组绩民评”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村民事务无人管、矛盾纠纷调解难、环境卫生脏乱差、发展致富无门路等问题。二是推行“四共”机制提升自治能力。探索建立了“发展大计与人民共商、美丽家园与人民共建、社会事务与人民共管、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四共”机制,对涉及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事项,由村组召开群众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集体共商决定,采取众筹众建、以工代赈、政府奖补、群众投劳等方式共同建设,采取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组规民约》的方式共同管理事务,实现所有群众共享扶贫项目、扶贫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覆盖到村到户的发展成果,让群众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中提升自治能力,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创新“双向流动”干部培养机制。为持续巩固“组管委”村民自治成果,探索建立了“双向流动”干部培养机制。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拨一批爱农村、懂农村、群众认可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并作为乡镇班子成员的重点培养对象;把有思路、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能人选举为组管委成员,并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对象,实行村干部能进能退机制,打造了一支源源不断的农村干部队伍。目前,全县选派28名公职人员担任村支书,占全县村(居)的31.82%;从组管委选拔村干部83名,占村级常务干部的20.2%。

二、推行“543”群众工作机制,增强群众“奋斗力”

长顺县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深入推进思想扶贫,采取宣传发动、正向激励、负面倒逼等方式,实现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一是宣传发动激发群众斗志。探索推广“543”群众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农民讲习所、扶贫夜校、文化下乡、群众会、院坝会、田坎会等多种形式,对贫困群众进行政策宣讲、政治思想及感恩教育,落实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解决主观上缺乏脱贫动力的“精神贫困”,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斗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幸福生活。5就是给群众讲清楚“五个方面的问题”(讲清楚农村面貌是历史以来变化最大的,讲清楚农村群众是脱贫攻坚受益最多的,讲清楚扶贫济困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承,讲清楚干部作风是近些年以来最扎实的,讲清楚脱贫摘帽是最值得骄傲的大好事);4就是给群众“办好四件实事”(加强思想动员、让群众更加感恩,强弱项补短板、让基础更加夯实,排查化解矛盾、让社会更加和谐,推进环境整治、让村寨更加美丽);3就是让群众有“三个感受到”(让群众感受到办事“公开公平公正”,打消猜忌顾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受益,得到好处、尝到甜头;感受到攻坚队、扶贫干部的苦和累,是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通过“543”群众工作机制,不仅统一了群众思想、解决了群众难题,更收获了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二是正向激励提振群众精神。围绕农村公路“组组通”、基础配套“寨寨齐”、安全饮水“家家有”、安全用电“户户到”、通信网络“处处通”,全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打造了一批设施齐、产业强、环境美的示范村寨。同时开发了护绿员、护路员、管水员、保洁员等农村公益性扶贫专岗4532个,通过群众评选让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的贫困群众上岗就业,让群众在环境变化中看到脱贫希望。树立多劳多得、勤劳致富、自立自强的鲜明导向,每年评选一批“脱贫明星”“扶贫明星”,每户奖励3000元生产发展资金,并将“脱贫明星”“扶贫明星”的典型事迹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各村寨巡回演出,用身边的人和事感化群众;在每村每寨设立“乡贤榜”对组上贤人、大学生、团结邻里、孝敬父母等进行表彰,让群众在先进典型中学有榜样。组织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脱贫攻坚先进示范村观摩学习,让群众在观摩学习中触动心灵、找到差距,在对标先进中启发思维、找到方法;建立镇与镇、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的观摩评比奖励机制,通过比村寨管理、比环境卫生、比子女教育、比致富门路等,并对先进乡镇、村、组、户分别给予奖励,让群众在比学赶超中找到脱贫门路。三是负面倒逼整治群众陋习。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管齐下”,整治农村陈规陋习,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不良思想。全县各村寨依托“组管委”和《组规民约》推行“黑名单”“红黑榜”等措施,对“不勤劳、不孝顺、不文明、不守法”等负面典型经批评教育无效的一律“拉黑”,并在“红黑榜”上进行负面通报,“拉黑户”有大小事务,组上所有群众不得上前帮忙。在全县深入开展农村不尽赡养义务、不送子女入学、赌博行为、扫黑除恶、争当贫困户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整治和惩戒了一批违法犯罪行为,并作为负面典型案例广泛宣传,起到了明显的震撼作用。通过正向激励和负面倒逼,内因外因相互融合,为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推行“三个四”教育扶贫机制,增强群众“源动力”

长顺县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职业培训提升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一是深化义务教育改革,全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大力实施“三个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坚持“四集中”,把高中集中重组、初中集中进城、小学集中到镇、幼教集中到村,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将全县2所高中整合成1所高级中学、17所乡镇中学整合成4所初级中学、95所农村小学整合成50所小学、新改建幼儿园82所,实现城乡全覆盖,构建了义务教育向高中教育、中职教育无缝对接的教育机制。强化“四保障”,让学生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全面实行“4+1”模式(国家补助4元,非贫困家庭学生自筹1元,县财政补助贫困家庭学生1元)实现中小学、幼儿园营养餐改善计划全覆盖,补齐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及活动操场等基础配套,大力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等现代信息教育覆盖工程,在中小学实施“特长培养计划”,推动学生特长发现培养计划全覆盖。推行“四机制”,推行教师竞争上岗机制,以中小学布局调整改革倒逼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基础学科教师优中选优,专业学科教师专业授课。实行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出台激励政策,引进了319名高层次教师人才。落实控辍保学和贫困学生资助机制,实施“双0”行动(义务教育0辍学、贫困学生0漏助),严格落实“双线七长责任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0辍学”;通过实行教育资助动态管理,共资助贫困学生17.52万人次1.9亿元,实现贫困学生“0漏助”。实施教育组团式帮扶机制,与贵阳市探索建立“4+2”双向教育帮扶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2019年长顺高考一本上线人数、二本上线人数同比翻了一番。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全州名列前茅,黔南州中考状元连续两年花落长顺。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民转移就业。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思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定向+订单”方式推动农民全员培训,引入市场主体、采取市场化机制全面推进我县职业技术学校改革,与省内外3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用工合作关系,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大力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借助北邮大、广州、贵阳等对口帮扶机遇,围绕大城市急需的紧缺就业岗位,大力开展“定向式”技能培训,多措并举扩宽农民劳务输出和转移就业。目前,全县累计实现劳务输出县外就业8.1万人次。以“就业+创业”方式提升农民致富技能,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研究出台就业扶贫激励政策,依托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等产业园区,积极搭建农民就业创业平台,采取专家授课、现场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民实用技能,通过培训上岗,累计实现本地就业2.1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300余人次,通过创办“扶贫车间”等方式引导农民创业5100余人。

四、推行“集成式”产业扶贫机制,增强群众“发展力”

长顺县立足山地特色,发展山地农业,深化拓展“一业为主、多品共生、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长顺做法”。一是构建“四级联动”的产业覆盖体系。按照“山林山坡养畜禽、低丘缓坡栽水果、平地坝区种蔬菜”的山地立体农业发展思路,构建了县乡村户 “四级联动”的产业扶贫格局。县级突出抓好32个500亩以上坝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采取“五个一”的坝区产业发展模式,引进了广州江楠集团、桂林力源集团、贵阳富之源等17家龙头企业,构建了“北种蔬菜、南养畜禽”的产业发展格局。乡镇突出抓好500亩以下坝区和主要公路沿线产业发展,采取点面结合、以点连线、连线成面的方式,构建主干公路、乡村路产业带。村级突出实施产业扶贫“三个一”工程,在每个村发展一个20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一个规模养殖基地、一个村集体经济实体,全县82个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脱壳”。农户突出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三小工程”及庭院经济,覆盖贫困户6952户2.67万人。二是构建“三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利益联结“有产业”。建立“龙头引领型、主体带动型、自主创业型、培训孵化型、科技领办型”的“五型”利益联结模式,把资金量化成股份、把产业覆盖到农户,让群众实现“租金保底、效益分红”的持续稳定收益。目前,全县通过产业扶贫带动8717户2.2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就地务工“保就业”。坚持以产业促就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明确产业基地就近吸纳劳动力,且贫困人口不低于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县产业基地共吸纳农民务工83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占92.5%。搭建平台“能创业”。依托龙头企业成熟的产业体系,鼓励农民采取“返租倒包”等形式自主创业,让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有更多的获得更多利益。今年上半年,农业增加值完成4.94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全州第1;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1%,增速全州第1。

长顺县在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举全县之力、汇多方之智,拓宽思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至2018年实现27个贫困村出列,6个贫困乡摘帽,7.1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6.46%。今年,预计12个贫困村出列,剩余1.5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且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


内容时间:2019-11-0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