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广西田林:昔日荒山变“金山”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7  编辑:陈亚丰

        荒山,一望无际的荒山,曾是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发展经济的“拦路山”,无数田林人曾世代守着荒山过穷日子。

  近年来,田林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引领百姓种下“致富果”,昔日荒山变成了“金山”,一座座油茶山、芒果山、八渡笋山,形成田林脱贫“三大宝”。2018年,全县贫困发生率降低至4.79%,今年预计降至1.6%。”

  为脱贫“加油”

  雨后清晨,薄雾朦胧。记者沿曲折盘山路,来到田林县潞城瑶族乡旺吉村俄外屯后山坡。登台极目远眺,满山的油茶树一望无垠,累累油茶果挂满枝头。

  “2015年以前,我种植10多亩老品种油茶,每亩只能榨油10来斤,收入很少。2016年,我改种了100多亩良种油茶,每亩榨油量是之前的10倍,很快就脱贫了。过两年到了丰产期,仅油茶收入一年预计达10多万。”旺吉村脱贫户王永林望着自家山头的油茶树,充满希望。

  “农户种植油茶4-5年到丰收期后,可以持续受益30多年。”潞城瑶族乡乡长邓云华告诉记者,“油茶还有很多附加价值,籽可以榨油,茶麸可以制成洗涤剂之类的产品。”

  目前,旺吉村500多户中有40%的农户种植油茶,油茶未到丰产期的“空档期”,也能通过别的方式获得收入。旺吉村村支书杨长斌说:“示范区会为周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油茶管护工作,让他们既增加收入,又能学习到油茶种植和护理技术。”

  田林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通过务工补助方式,提升茶农种植能力,变扶贫“输血”为“造血”。预计丰产期后, 2600亩油茶年均产值700万元,为群众减贫致富加上满满当当的“油”。

  种出“致富果”

  8月初,乐里镇芒果扶贫产业园内青黄相间,山头上,青芒散发出阵阵清香,黄芒拥挤着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盛景。芒果地里,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筐、修枝、运送,似火骄阳下,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我家种了10亩芒果树,今年挂果2万多斤,刚卖出去,收入5万多元。”新宁村贫户李志军高兴地告诉记者,“靠种植芒果,家里已经买了两辆车,盖起了新房子。”

  新宁村是乐里镇最大的芒果种植村,村内全部铺上了硬化道路,每家都住上了两三层楼房,每户至少买了一辆车,家家门前挂着“十星文明户”门牌。

  “女儿负责在网上卖芒果,市场供不应求,这几筐芒果准备要装箱发出去了。”在自家崭新宽敞的楼房里,芒果种植大户李静指着刚摘下的几大筐芒果说。

  “全村265户,种有芒果的达250户,贫困户每户平均种植15亩。”乐里镇新宁村支书鄂应春说,“这一切,主要归功于老书记。”

  鄂应春口中的“老书记”是新宁村前任支书黄立刚,2013年,他和村里4名党员带头种植改良芒果树,他自己种了60亩,第一年收入25万,次年收入53万,在村民中引起巨大反响。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纷纷砍掉原来产量不高、结果酸涩的老品种果树,改种良种果树。

  “村子富起来了,家家都住上‘芒果房’、开着‘芒果车’。除了种植自家芒果树,还可以到芒果基地务工,在学到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同时,也能增加收入,实现先富带后富。”鄂应春说。在新宁村带动下,周边其他4个贫困村也共同种植芒果,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往山上做文章是田林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田林县委常委、乐里镇党委书记付小文说,田林充分认识到党员带头、模范带动的重要性,每个乡镇每年都要派党员代表到基地现场学习参观,掌握芒果种植管理技术,带回乡镇发展芒果产业,走出一条既能使群众脱贫致富又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之路。

  致富有新路

  置身万亩竹林中,竹叶青翠,竹笋挺拔,竹风送爽。

  “六隆镇八渡笋产业(核心)示范区种植八渡笋面积16万亩,全镇18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54户, 90%以上的贫困户都已通过种植八渡笋实现脱贫。”田林县六隆镇党委书记、六隆八渡笋总场场长张义国介绍说。

  平细村村民吴再从1997年起就辟荒山、种竹笋,现有竹林118亩,去年靠卖八渡笋收入7万多元。“这片竹林种了20多年,已进入低产期;多亏县里派来的技术员帮助改造,每年收益才比较稳定。”吴再梦感慨道。

  田林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钟珲是特派到六隆镇的技术员,负责低产竹林改造工作。“目前,六隆镇共有4个技术员,主要负责给笋农们培训高产、丰产的标准化种植技术和低产林改造实用技术,除了测土精准施肥、利用生物菌除蔸外,还对竹林进行生物防控。”钟珲说。

  近年来,六隆镇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八渡笋产业开发方兴未艾。“扶贫车间与周边笋农、村民合作社签订产品收购和仓储合同,优先收购贫困户的竹笋,常年可提供就业岗位30个以上。”六隆镇八渡笋扶贫车间负责人李慧珍说。

  “我卖完笋就到车间工作,八渡笋清洗、去皮、机切、腌制等都做过,每天收入80元左右。”在扶贫车间,杨阿姨一边熟练操作机器切笋条一边对记者说。

  丰馨莲原来是背着竹笋到处跑推介会的笋农,现在成立了竹笋加工企业。公司每天生产八度笋20吨,今年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订单已超过5000万人民币,成为田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生力量。

  “目前,六隆八渡笋总场12个分场56个移民点1042户移民中,年收入最高的达12万余元,平均户均年收入2.5万元以上。”张义国说,“除了极少数移民户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识别为贫困户以外,基本都已实现了脱贫”。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陈思迪)


内容时间:2019-09-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