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海上边界     检索到  6595  条相关信息

本文内容包括中国海洋疆域形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上边界、中国与周边国家解决海上边界问题的前瞻。

作者:李国强 出版时间:2013-01-01

原文标题:The Maritime Silk Road—China’s High Seas Ambitions

作者:BernhardZand 出版时间:2017-07-0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建设需要明确其功能定位,同时也要意识到这一合作机制虽然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但一旦建成,其将具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与中国的国家利益不一定完全一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建设面临七个方面的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凸显了建立合作机制的必要性,也增加了建立合作机制的难度。根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功能定位,合作...

作者:刘鹏 出版时间:2015-05-01

以费孝通先生“全球社会”理念为基点,立足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传统与当下,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是“丝绸”,是物,是经济,但整体上看,尤其是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核心是文化的交流、互通与理解。这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的“天下大同”的理念推向东南亚社会甚至全球,共同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作者:麻国庆 出版时间:2017-11-01

族群的文化边界与政治边界始终是不一致的,如果文化边界代表了族群的原生性,而政治边界则反映了族群实际势力的消长结果。族群政治势力的对外张力必然会不断跨越其原有的文化边界,并试图成为族际的主导力量。当民族边界趋于模糊化时,民族交融则成必然,尤其在一统体制下得以加速推广;反之亦然。青海地区是多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舞台,多元民族文化在此交会互通。清末以来,中央政治势...

作者:王英 出版时间:2016-06-01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多元化合作机制,首先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探讨它在新的历史环境和新的国际体系中可能的作用、路径和机制。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经济体系,它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多中心的鲜明特征。它产生的互联互通和国际直接投资的效应,将激励亚洲的国际分割生产和生产网络的发展,这也正是“建设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内涵。因此,...

作者:杨怡爽 出版时间:2015-05-01

现代邮轮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随着邮轮国际化和巨型化的发展,其海上安全问题开始凸显出来。根据邮轮旅游海上安全事故具有发生时间突然性、发生地点功能性、影响对象集中性和处理方式程序性的特点,本文对邮轮旅游海上安全评估的设施和等级进行了划分。本文从乘客安全救援系统、员工安全培训系统、甲板指挥系统、岸上沟通系统和全球救援系统五个方面总结了国际邮轮旅...

作者:陈梅 崔莉 厉新建 出版时间:2013-06-01

屯田是北宋西北军队粮食补给的重要来源之一。数量庞大的宋军得以在西北边界长期屯驻,沿边屯田功不可没。在宋夏交战的100多年间,沿边农业生产为当地驻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为宋军与西夏的长期对峙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作者:程龙 出版时间:2006-06-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