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民生救助体系     检索到  36547  条相关信息

本文首先介绍了历城区历史文化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其次介绍了历城区实施阳光民生救助体系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历城区“三个创新”、“六有”目标和“五个转变”的工作方法。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经历了恢复期(1978~1992年)、探索期(1993~2002年)、发展期(2003~2011年)和规范完善期(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对传统救济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为代表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救助理念、制度功能、救助项目、体系布局及运行管理上实现...

作者:江治强 出版时间:2020-09-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深入,社会救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保障不完善、体系不完整、制度“碎片化”等问题,与建设法治政府、严格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予以解决。《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总结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把成熟的改革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用法规形式巩固改革成果,使各项社会救助有法可依,实现了社会救助权利法定、责任法定、程序法...

作者:沙勇 张振亮 刘璐婵 出版时间:2019-08-01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标,社会救助是不可或缺的。在上一个十年中,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城镇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构成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2011年,全国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到7554万人。今后,尽快完成社会救助立法...

作者:唐钧 出版时间:2012-12-01

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贫困问题,制定了大量政策和制度规范贫困救济事业,为扶贫工作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保障了处于生活困境的人的基本生活。总体来看,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转折:由“救急型”向“扶贫型”转变、由“道义型”向“制度型”转变、由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向全民最低生活保障转变。面对出现的就业问题,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再就业激活体系,但低收入群体的...

作者:王增文 出版时间:2021-05-01

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中得到立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本报告研究了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贵州省社会救助取得的成绩,分析了贵州省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社会救助宏观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社会救助资金供给保障机制、创新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网络体系、提升与创新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创新社会救助资源的整合与统筹机制等加快推进贵州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作者:陈康海 出版时间:2011-10-01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不仅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政策托底保障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建立健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民生事业。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和救助体制,建立新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和救助体制,是党和国家一直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

作者:陈光金 出版时间:2018-12-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法规制度,按照“兜底线、...

作者:朱忠明 出版时间:2021-05-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