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流动通道评估     检索到  363  条相关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的总量和构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流动人口总规模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2.41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8%左右。从流动人口的构成来看,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临时性进城务工人员不同,当前流动人口的构成以“80后”和“90后”新生代为主,他们在城市留居时间长、工作生活相对稳定,很大比例的流动人口从小就生活在城市,更加适应城市...

作者:肖子华 徐水源 刘金伟 出版时间:2021-01-01

本书从人口流出地的视角,围绕跨省流动人口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状况、“三留守”现象等,对人口流出的影响、人口流出大省对流动人口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探索,并对流动人口返乡就业创业、流动人口的保障性住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的快速流动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而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流入地和流出地存在差异,缺少统一的政策和相应的协调...

作者:王兴骥 出版时间:2022-03-01

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政府、企业和非营利部门实施了越来越多的项目。随之引发的问题是,这些项目的绩效到底如何?如何对项目进行评估?以往,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投资建设项目的评估。然而,近年来,随着非营利部门的崛起与政府公共服务意识的增强,社会公益项目的评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书首先对公益项目评估的目的、评估的主体、评估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作者:邓国胜 出版时间:2003-11-01

21世纪是社会部门的世纪。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能否迅速兴起,将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和“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式的实现。本书首先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的系统框架,并对各类评估制度的形成,政府、媒体、公众、民间评估机构在其中的角色,评估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邓国胜 出版时间:2001-12-01

首先,本书从流动家庭双重边缘的身份入手,结合对于“社会融合”概念的操作化分析,考察了流动儿童现实的城市社会融合状况。其次,本书从文化、结构、心理三重融合框架入手,综合考量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危机与其媒介接触特征,提出了社会融合视角下探讨流动儿童媒介使用行为的三个维度。再次,本书考察了流动儿童的自我效能、身份认同,并分析了传播网络对流动儿童社会网络的影响。最后,...

作者:庄曦 出版时间:2016-12-01

在当今现代化、城市化的世界中,流动性程度与发展紧密相关,流动性可以作为文明的度量衡;在未来,流动的动力将不再由推拉等因素构成,流动将变为一种生活方式。由此,流动中的主体将主要由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对象来界定。流动如果是作为一个相对封闭于其他结构的系统的话,其无序程度会逐渐增大并最终导致秩序的缺失。必须通过开放、自组织的系统,形成流动的耗散结构,在这个过程...

作者:李勇 刘国翰 出版时间:2016-12-01

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本书对当前流动儿童思想道德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探寻当前流动儿童思想道德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进步,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作者:万增奎 出版时间:2021-12-01

灾害救助评估是完整的救灾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的灾害救助评估框架是围绕救灾金额和物资总量来设计的。本书突破了这一框架,基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理念,深入探讨了以灾民为中心的灾害救助评估问题。作者分别从生活质量理论和公平感理论出发,构建了以灾民为中心的灾害救助评估理论,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法。进而,利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灾民入户调查数据,使用本书所...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0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