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中心要素     检索到  302  条相关信息

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用来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分析体制、效率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和约80%的商品粮,粮食生产向主产区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大局。科学测度粮食主产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影响粮...

作者:吴乐 出版时间:2023-06-01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获得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愈发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严重障碍。追溯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成因,要素流动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所以,缓解乃至消除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关...

作者:李孟刚 常野 金田林 于重阳 出版时间:2020-09-01

金融中心是指金融机构集聚、金融市场发达、金融服务高效、金融信息畅通、资金流动自由、金融功能齐全的城市或地区。金融中心大多以经济中心为基础,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拥有资金融通和聚散的网络体系,是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区域金融中心是以区域经济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和聚散枢纽,是一国(地区)金融体系的有机组织部分,也是该国或地区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金融中心能最大...

本书围绕“当代东亚社会转型如何影响公共性的变迁”,以及“东亚社会和谐发展配之以何种的公共性基础”等基本问题,选择中国社会学者较少关注的“韩国社会转型及其社会后果”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其二战后的社会转型背后的公共性变迁逻辑,可作为审视东亚现代化困境及其新选择的重要参考框架,以区别于注重区域经济政治与人文的现有韩国学研究,同时也不同于国内学者习惯将“欧美”与“日本...

作者:芦恒 出版时间:2016-05-01

本书运用文集、方志、报刊、档案等多种史料,结合田野调查,从近代以来福建省福州市的自然环境、市场网络和民间宗教、地方权力等角度, 探讨近代福州市民在社会变迁和局势动荡情况下,如何自我调适,应对灾害,以说明自然灾害与民间组织的嬗变、基层自治之间的关系。

作者:徐文彬 出版时间:2018-03-01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试图建构宗教文化与民族团结关系的学说体系,提出并讨论了一元中心、一元边缘、多元中心、多元边缘的民族宗教关系类型,阐释宗教四要素与民族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宗教与民族认同、民族凝聚力的关系,宗教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作用机制以及具体路径。本书立足国情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观,整理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与民族团结的理论著述和工作经验,结合云南建设...

作者:孙浩然 出版时间:2017-09-01

本书研究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分析,包括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等三个方面,主要是从理论逻辑上把新型城镇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微观机理讲清楚,为本书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包括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动的国际经验分析等五个部分,主要通过城市群产业结构演变的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分析来验证第一部分提出的理论框架。...

作者:王珺 出版时间:2021-11-01

如何解释当今中国急剧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毋宁是一项绝佳的挑战。而新生代“进城”农民工的研究,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政策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个问题虽早已引起学界应有的注意,但学界至今一直忽略“传播”的视角。必须指出:“传播”是人们编织“意义之网”(韦伯语)的中心要素,忽略“传播”视角是不可思议的。此书从宽广的传播社会学角度,深入探讨新生代农民工...

作者:郑欣 出版时间:2018-07-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