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近代以来,随着国势的日益衰微,清政府逐步调整了乾隆年间所确定的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将驻藏大臣所拥有的部分重要权力下放给西藏地方政府,而这导致在近代西方殖民势力的侵逼之下,清政府越来越难以对西藏地方行使有效统治。因此,以“存其教而易其政”、“收回政权”为核心内容的西藏政治制度改革纳入清末整顿西藏事务的视野。清政府在不明确宣布废除政教合一制度的情况下,试图将内地行...
在青海近代史上,马步芳家族的统治长达37年之久。其家族统治的青海,西南与西藏接壤,境内生活着大量的藏民,因此不可避免地与西藏存在着政治、经济、宗教、边界纠纷等联系。马步芳执政青海期间,其对藏政策既表现出维护桑梓、保境安民的一面,又兼有拓边扩张的一面。探析马步芳与西藏地方关系也必须注意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发挥的作用。
西藏自治区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尚没有一部对西藏地方经济史,特别是古代和近代经济的特点、规律进行全面系统记述的专著。西藏古近代的经济史仍然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
60年前,西藏完成了从奴隶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型的第一次成功跨越,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如今,西藏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西藏将完成从闭塞落后的西藏华丽转身为“数字西藏”的第二次跨越。
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畜牧经济在西藏处于主导地位,在畜牧经济的主要分布区域西藏的西北部则分布着相当数量的人口,随着西藏经济形态的转变,东南部农业经济兴起,再加上农业经济比畜牧经济承载的人口数量多,西藏东南部的人口数量逐渐超过西北部,最终由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雅砻部落统一了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随后在一些农业比较发达和宗教比较兴盛的地方逐渐形成了城镇,特别是山南地区...
本文首先对西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接着评价了西藏扶贫开发效果,第三部分分析了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西藏地处高原,其人口数量和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深刻。在这一因素的制约下,西藏人口长期以来增长缓慢。西藏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8,但其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却是全国最低的地区,1982年西藏人口数量为189.2万,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6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7人;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西藏人口数量为300.2 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