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自我感觉     检索到  16702  条相关信息

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人”(或者说行动主体)一直都是以自主独立且绝对稳定的个体形象出现的,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互动理论(包括社会交换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关注的都是完全理性的个体之间的互动及其社会后果。埃利亚斯严厉批评了西方社会学的这种个体观,并通过细致分析文明进程中个体心理及自我的改变,论证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但他依然没有改变已经非...

作者:王德福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关键词:

本文通过八位女博士生对未来职业所要表达、实现的希望和预期自我以及需要避免的恐惧自我进行了深度访谈,发现女博士生职业可能自我的特征及其关键驱动维度——自我构建和他人影响,从而打开女博士生的职业可能自我形成的黑匣子,为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的探索提供新鲜视角,并为定量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肖薇 罗瑾琏 徐红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与非主流的身体共生不是一件易事——比如忍受亲人的差别对待,比如遭遇求学的显性歧视,再比如面临空白的职业选择。上述种种,都是我的经历、我的日常、我的苦与痛。但我并不甘心于此,不愿再做那只笼中鸟,也不想继续坐在房间里无所事事。所以,我从原生家庭中搬离出来,然后努力地一边学习一边做生意,这是我救赎自己未来的开始。

作者:黄杨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1949至1966年间的“十七年”时期,东北工业小说以其创作实绩,成为当代东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重镇。此间,草明以在镜泊湖水电站和鞍钢工作与生活的经验,创作了中篇小说《原动力》(1949)、长篇小说《火车头》(1950)和《乘风破浪》(1959),以及短篇小说《婚事》(1949)、《诞生》(1954)、《在祖国的土地上》(1955)、《迎春曲》(1958)、...

作者: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关键词:

本文基于贝克在自己的个体化理论中提出个体“为自己而活”特征背后的文化框架——“自我文化”,引入贝克个体化理论中的“自反性生活-自我文化-生平轨迹冲突”概念框架,分析单身青年择偶观体现的自我结构仪轨。本文以北京地区部分单身青年为研究对象,逻辑起点为“90后”单身青年的“自反性”生活下的自我建构,通过分析单身“自我文化”下的择偶观念,探究个体化进程中“90后”青...

作者:周媛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手机媒体在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建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手机作为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如影随形的重要媒体,贯穿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前后的整个过程。

作者:袁潇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本章将首先从经济机会、社会生活、公共资源和现代物质文化等方面全方位阐释楚市农民的农村生活遭遇,并从经验层面解析中国农民城市化的动力和目标,即城市中间阶层的生活方式;其次,本研究在经验分析中发现,农民家庭在实现城市化目标时,呈现以年轻人发展、中年人支撑和老年人自养为内容的家庭发展秩序。

作者:陈文琼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识别乡村小学青年教师潜在群体类型是分类施策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突破口。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Q型聚类分析得到随波逐流型、自我实现型、生活享乐型、自我控制型、外控成就型五种教师类型。研究发现,任教动机中的自主性程度越高,教师职业幸福感越强;不同类型教师在选拔来源、学历水平、父母家庭地址、父母经济收入水平、父母家庭地址与学校距离之间的分布呈现峰谷交叠态势;不同任...

作者:彭佳 于海波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