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社区共治     检索到  11073  条相关信息
来源: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农村社区; 多元主体; 贫困治理;
来源: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赤水市 农业 补贴 开展 农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北京市朝阳区在全区全面推进“党政群共商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引领作用,整合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有利资源,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形成党政群共同协商、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工作模式,实现由“政府单向决策、居民被动接受”向“政府和居民双向互动、共同决策”转变,进而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奥运村街道在实施“党政...

作者:连玉明 朱颖慧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农转居社区作为一种独特的社区类型,是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发展的结果。农转居社区转型主要表现在经济、组织、社会、文化四个层面。在转型机理上,农转居的过程就是交换、转换、认同与融合的过程。农转居社区治理一方面要构建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与多元格局,另一方面要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效果。

作者:叶继红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本书介绍了嘉兴市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背景和经验、做法。本书在介绍嘉兴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嘉兴市在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嘉兴率先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本书深入地拆解了嘉兴的“十改联动”、精神...

作者:蔡昉 魏后凯 出版时间:2023年01月

该文论述了我国由以“单位制”为主、“街居制”为辅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转型为“社区制”的主要社会原因、社区制转型的历史脉络,并且重点分析了与街居制比较后的社区制特点。作者认为,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城市的社区制已完全取代了街居制,并且形成了社区内多种组织并存的局面,这些组织开始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机制。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不足,即社区治理主体缺少多...

作者:夏建中 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2008年以来,我国社区工作队伍得到壮大、专业化平台建设得到加强、服务领域得到拓宽,更加讲究专业技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加强。社区工作发展的趋势是和谐社区建设成为其核心任务,其评价标准将更具可测量性。工作范围逐步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正为其搭建新的平台。同时,针对我国社区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岗位设置不标准、总体薪酬较低,建议完善相关...

作者:杨荣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上海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职能从正处于行政管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分担市、区两级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责,向在社会管理的全局中,承担部分同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社会性事务转变,这一变化是社区作为有限区域,其内在局限所促成的。为了适应变化,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强化居委会职能,健全街-居“-自治”格局。

作者:顾骏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