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灾害社会恢复     检索到  67750  条相关信息

本文是UNDP“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害风险管理”项目的中期回顾,主要包括:一、前言;二、项目进展回顾;三、试点村效果评价;四、启示、挑战与建议。

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出版时间:2011-01-01

历史上,未有不亡之国。亡国之恨大致相同,亡国原因千差万别。王朝更迭成为常态,而且略呈“周期率”。究其所以然,人们多从“政治”原因分析,如政治腐败、统治集团残暴而“仁义不施”等诸说,论述亦深刻。如20世纪60年代,章士钊在《柳文指要》里称:“自生民以来,中国一治一乱,循环不已。不论何代,开国以后,迟或百年,少则数载,政治必趋腐朽,积渐以至于亡。其所以然,乃在不...

作者:赵玉田 出版时间:2016-03-01

本文介绍了灾害管理的重构:管理与政策。本文主要包括:一、组织灾害恢复力建设;二、群体灾害恢复力实现;三、灾害社会恢复力的文化培育。

作者:陶鹏 出版时间:2013-03-01

灾害问题与灾前社会问题有着存续性联系,社会人口特征与灾害风险及其影响亦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聚焦社会人口特征视角下的灾害群体脆弱性研究,将灾害的群体脆弱性置于风险感知、灾害整备、灾害反应、灾害恢复维度下以梳理国外相关研究,揭示出灾害的群体脆弱性存在“高脆弱-低整备-高损失-低恢复”的恶性循环再造现象。

作者:陶鹏 出版时间:2015-06-01
来源:《灾害学》发布时间:2022-06-29
关键字:韧性理论;灾后恢复重建;灾害风险管理;贫困村;农村

本文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例,介绍了灾害治理、政治动员与政治重建,主要包括:一、问题的提出;二、政治动员:集体行动与资源配置;三、总结性讨论:基于政策反思的视角。

作者:李海金 贺青梅 出版时间:2011-01-01

从第二章的讨论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灾害具有频次高、地域广、危害大的特点。由于史料阙如,我们无法从中寻找出灾害所造成直接损失的较为全面的统计数据。但是,在体现浩荡皇恩的灾害管理相关记录中,却保留了一些有价值的统计资料,为进一步探讨灾害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政府对救灾的投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灾害对北宋社会经济的影响。灾害的发生也影响着社会政治格局和军事部署。本章力...

作者:石涛 出版时间:2010-09-01

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传统。本论文通过文献调研、人物访谈和非参与观察等方法,对人文地理学传统的典型机构科罗拉多大学自然灾害中心做了个案研究。透过“人类生态学”理念分析出了灾害研究的实用主义哲学底色。基于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组织设计、物质基础等“体制化”维度,细致梳理了自然灾害中心的奠基、使命、演化及影响。最后,...

作者:黄晓伟 张成岗 出版时间:2017-1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