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人文地理学传统     检索到  31048  条相关信息

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传统。本论文通过文献调研、人物访谈和非参与观察等方法,对人文地理学传统的典型机构科罗拉多大学自然灾害中心做了个案研究。透过“人类生态学”理念分析出了灾害研究的实用主义哲学底色。基于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组织设计、物质基础等“体制化”维度,细致梳理了自然灾害中心的奠基、使命、演化及影响。最后,...

作者:黄晓伟 张成岗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传统公共空间是指保留了传统风格样式、结构格局及建筑元素的公共空间,它是乡村生产、生活、人际和环境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神韵和历史文化信息,能够突出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情趣、宗族礼制、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西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环境,因而也保留了多种形式的传统公共空间,如传统民居、古街道、古寨墙、古牌楼、鼓楼、碉楼等。 这些空间形态...

作者:李锋 郑万军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本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的生殖崇拜和传统生育文化,接着介绍了传统生育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作者:汤兆云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传统时期太湖东部平原的聚落具有“浜村相依”的普遍特征,河浜是聚落景观的主体,具有提供饮水、交通、农田排灌等各种实用功能,同时还是民间风水信仰的精神依托所在。家族墓地围绕河浜而构建,更是聚落风水的聚焦点和家族福祉的寄放地。跨越河道的桥梁具有利通衢、益行旅、便耕耘等实用价值,由此逐渐衍变为乡村道德教化与慈善的载体。乡村各群体在对河浜、桥梁与风水的共同占有、享受、...

作者:吴俊范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我国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进行。本报告以传统戏剧的传承与保护现状为基点,从名录机制、人才培养、抢救性工作、展示展演等方面进行分析,关注传统戏剧在受到保护的情况下仍存在的相关问题。就目前的保护现状而言,仍需对传统戏剧,尤其是濒危剧种进行深入发掘、抢救、传承与保护。

作者:李杨 罗猷敏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对传统农区工业化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概括与归纳,具体包括工业化模式、工业化运行机制以及推进工业化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试图从中梳理出传统农区工业化次生中的次生这一特殊性质,为传统农区工业化空间分异的解释寻找切入点。

作者:张建秋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中国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产生极早。从广义信用担保制度来看,由国家法律构建的正式制度与由风俗习惯构建的非正式制度,是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正式制度发展不足,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中非正式制度色彩更浓一些。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产权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运行环境是比较封闭的乡村熟人社会,乡绅保人、信誉机制是维护信用担保制度运作的关键。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互联网金融,简直是无限风光,颠覆传统。为草根量身定做的余额宝暴富,现金宝、零钱宝、活期宝等“宝宝们”不待孕育,快速出世,纷纷抢夺传统金融看不起的“屌丝”们。在P2P面临行业洗牌的同时,比特币正在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人生。

作者:李芏巍 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