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描述了组织脆弱性:官僚制与组织灾害适应。本文主要包括:一、现代灾害管理组织及其特征;二、情境差距与组织适应;三、灾害的组织适应局限。
本文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例,介绍了灾害治理、政治动员与政治重建,主要包括:一、问题的提出;二、政治动员:集体行动与资源配置;三、总结性讨论:基于政策反思的视角。
本文介绍了灾害管理的重构:管理与政策。本文主要包括:一、组织灾害恢复力建设;二、群体灾害恢复力实现;三、灾害社会恢复力的文化培育。
本文是UNDP“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害风险管理”项目的中期回顾,主要包括:一、前言;二、项目进展回顾;三、试点村效果评价;四、启示、挑战与建议。
中央灾害管理系统,是北宋灾害管理体系中的最高一级系统。它涵盖了两个管理层次,决策层和管理层。受生产力水平所限,以及中国传统灾害理念的影响,北宋的灾害管理体系有着自身的特点。从灾害管理的具体运作方式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一分系统分作既独立运作又密切相关的两个子系统,即“弭灾”管理子系统和“减灾”管理子系统。
本文是基于脆弱性视角的灾害管理整合研究的导论,主要包括:一、研究缘起与意义;二、研究设计;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什么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更深地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灾害和妇女贫困有着怎样的联系?如何在防灾、备灾、救灾和重建中有效地防范、缓解和改变妇女贫困现象?本文将从文献和实例研究的角度,对有关概念、实践和行动进行梳理,并提出政策建议和展望。
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的39个极重、重灾县中,有7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4个有扶贫任务的县,纳入国家10年扶贫规划贫困村2117个。地震发生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20余年的扶贫开发,区内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基本完善,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2117个贫困村多年的扶贫开发成果毁于一旦,240万人口受灾,399个村因灾返贫,贫困发生率由灾前...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