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旧劳动观     检索到  28974  条相关信息

马克思劳动的形成是建立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关于劳动的丰富遗产基础上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马克思实现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那么,马克思劳动的历史性变革究竟是如何实现的?马克思吸收、借鉴了前人哪些宝贵劳动思想,同时如何在批判性改造的基础上实现对劳动的超越,进而提出自己的劳动概念?其变革的意义又是怎样的?这种变革在马克思劳动思想形成与发展乃至整...

作者:出版时间:2021-02-01

劳动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创建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关键。实现劳动解放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只有实现劳动解放,才是真正的人类解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劳动劳动政治经济学、劳动解放学说“三位一体”的完整科学体系。

作者:出版时间:2021-02-01

农妇熊德明在亿万农民工中无疑是幸运的,由于国务院总理亲自为其夫讨薪,所以她只是向总理表达讨薪的愿望,几乎没有付出任何成本就顺利拿到了被拖欠的劳动所得,她本人也因此而一夜成名。相比之下,年轻的农民工王斌余就没有如此幸运了,他像千千万万讨薪者一样,在讨薪中受尽折磨,还要遭受人格侮辱,在讨薪无望中一怒杀人,主动自首后沦为死囚。他将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他的讨薪遭...

作者:黄河涛 赵健杰 纪元 出版时间:2007-04-01

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在其晚年巨著《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强调劳动在马克思那里到处都是中心范畴。对劳动问题的探索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马克思劳动是马克思本人对“现实的历史”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总体上是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轨道。尽管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深入,马克思早期、中期和晚期对劳动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劳动的术语从理论表达上也...

作者:出版时间:2021-02-01

伴随时代发展,劳动方式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马克思劳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是马克思逝世后,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及其坚定的理论继承者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都各自结合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在继承马克思劳动精髓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创新并丰富了马克思劳动,实现了马克思劳动的与时俱进。

作者:出版时间:2021-02-01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对国际范围内劳动关系及其协调机制发展历程的追溯和梳理,归纳劳动关系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的比较准据;结合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从国情基础、时代特征、优势条件和发展目标四个维度对劳动关系的中国特色进行研究;对劳动关系领域的突出矛盾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对...

作者:王文珍 出版时间:2016-09-01

唯物史观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锁钥的新派别,劳动、人、社会历史构成唯物史观的客观基础。劳动与人、劳动与社会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马克思劳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劳动创造了人、规定人的本质并推动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劳动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内在矛盾构成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这一矛盾以阶级斗...

作者:出版时间:2021-02-01

本章以城镇化进程为研究背景,考察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流变,深入剖析城镇化进程中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特殊问题,突出对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性别特质的探究。本章认为,人的城镇化的发展理念要求尊重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权,维护好劳动者的权益。当下,尽管保护女性的制度环境有所改观,但是性别盲视导致的劳动歧视是客观存在的,女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政策性保护。

作者:苏映宇 出版时间:2018-08-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