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教育立法     检索到  45323  条相关信息

继《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出版之后,社会工作领域的立法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2008年以来,社会工作领域的规范性文件既有法律、行政法规,也有部门规章和大量的政策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极大地丰富了社会工作法规政策的内容。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职业化、规范化的需求更加明显,进行社会工作主体立法,制定《社会工作者条例》已...

作者:何红锋 李春红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立法存在着体系不完整、法律位阶低、立法部门化、立法滞后于现实等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立法和地方立法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应包含的价值与内容。

作者:吕芳 程名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1980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建立以来,贵州省的地方立法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起步探索到逐步提高和规范完善的过程。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地方立法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立法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

作者: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法律是残障群体争取权利的根本,立法背后的残障观念选择直接关系到残障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切身利益。残障研究起源于西方残障群体争取权利和认同的残障运动,尽管残障运动的形式与内容在各国有别,但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过往将残障归结为个人悲剧的固化观念,转而将身体损伤与社会障碍区分开来,形成了社会模式和权利模式的新型残障观念。这种残障观念得到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等文件...

作者:阮晨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我国与人权有关的立法工作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60余年的不懈努力,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主体的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已经建立。现行立法体制和法律体系为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同时存在若干亟须解决的问题。我国应当以人权的充分实现为目标,以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为根据,以我国接受的国际人权标准为指南,以其他国家的先进经...

作者:班文战 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从矿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在工业化初期矿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矿业发展会经历一个高峰期,并且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工业化的完成,矿业仍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但其发展会经历一个调整转型过程。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在矿业发展过程中,矿业立法、土地立法也会随经济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而有所变化。故本文以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发达国家美国、正处于工业...

作者:何淼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法律不仅仅是确立和保护对财产的占有状态,它也是人们对于自身未来不确定状态的一种预设。本文介绍了弱势群体保护的基本原理:立法保护,并讨论了对弱势群体是平等保护还是特别保护。

作者:余少祥 出版时间:2008年02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立法建设是重中之重。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并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民主程度的提高。在新世纪,东北各省市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着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作者:郭永智 赫曦滢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