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游牧知识植根于畜群与草原,所以有关畜群的季节放牧与草原利用知识同样非常丰富。这些知识是经过长久积淀才形成的,是游牧民在长期与牲畜及草原的相互适应中获得的。实际上,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还经历了农牧相长的局面。哈扎诺夫就认为,在欧亚草原上生活的游牧民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从事农业,之后农牧相长,直到公元前1000年才真正确立了以游牧为主的生计模式,这中间经历了...
这篇研究报告希望通过一个嘎查的实际情况来反映放牧空间被压缩的事实以及牧民的生存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分析现有政策的不足。全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嘎查的一些基本背景,叙述牧民的游牧方式;第二部分分析嘎查周边的居民户,他们依赖畜牧业,但是没有草场,这部分人对牧民的生存空间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三部分描述牧民放牧空间被压缩的过程,特别是各种外来力量对草原压力的...
社会经济现象大部分与空间位置有关,几乎所有的社会数据都具有空间关联,利用空间统计分析可以较好地探索事物的空间集聚性,更深入地分析、处理和解释社会经济与地理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及空间模式。人口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国土整治、城乡建设规划等工作的基础。人口分布是历史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所以人口分布也...
1.在云南木村,国家通过产业扶贫对贫困农民进行致富习惯与意识形态的双重规训,但是参与产业扶贫的村庄精英、企业和贫困农民都从个体利益需求出发展开空间反抗,致使农村产业扶贫陷人“鼓动、投资—失败、退场—再鼓动、再投资”的反复折腾的怪圈。其中的原因是产业扶贫实践存在去市场化与市场化、空间表现与表现空间、时空分割与时空压缩的矛盾关系。因此,精准扶贫要进一步拓展扶贫空...
本文建立了基于流域空间异质性和城乡空间异质性的休耕社会福利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于城乡空间异质性,本文采用城市样本、农村样本两个子样本的效用函数进行了分组估计,并对城乡样本参数估计差异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从而反映城乡空间异质性;对于流域空间异质性,本文使用效应变量编码的方式,以中游为参照,引入上游、下游两个效应变量,并引入与效用基准、非货币指标的水平值的交互项,...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人类依托一定地理空间通过长时间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的分布状态。本文通过对我国的自然条件及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新形势的分析,阐述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即: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集中发展,重视集聚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集群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的形成;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因地制宜,不同地区采取不同...
我国北方草场的严重退化已经影响了国家生态安全。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牲畜量大大超过了草场的承载能力。在内蒙古,草场使用权承包到户的政策30年不变。然而,牧民为什么依然过度放牧,不考虑草场的长远发展?本文以内蒙古一个贫困的、蒙古族聚居的、草场退化严重的牧业嘎查为例,回顾了1983年实施“双权一制”至今20多年中牧民的放牧行为,从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政策...
本文从自下而上的文化理解出发,分析了近年来内蒙古巴肯嘎查遭遇的分割(草场承包)、排除(禁牧)、占用(气候干旱)等空间过程。一方面社区的应对方式是草场开垦及流转,使草原景观发生变化,传统社区面临消失的危机;但另一方面社区也通过开展文化批评、区分经济理性与文化理性、恢复公共仪式生活等形式,展开地方再造的努力。通过“地方—空间紧张”的分析进路本文认为,草原社区的命...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