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改善过程     检索到  57847  条相关信息

本章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先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西方国家工人待遇改善的因素——工会运动、政府立法与企业主自觉,然后从劳动、资本与政府三方关系角度考察西方劳资关系模式及其对中国农民工保护的启示。

作者:甘满堂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当“ 乡村银行”(GB)在孟加拉的一个新地区建立时,它不是两手空空的。在与无地穷人不断相互交往的过程中,GB已发展了17年。它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项目。这些项目不是强加给人们的。它仅仅是一个经过反复试验证明的新的参与过程的开端,这一过程根据当地条件、特征和需求将不断完善。事实上,它是活跃分子,但不是短期行为,也不与国家对抗。它注重实效而又善于随机应变,但不...

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线是城市化,在此过程中农村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发生在和平时期大规模的村庄撤并运动—— “新圈地运动”;农村一些地方面临着 “无农愿耕” 的局面,许多农民一家人到县城租房打工,出现越来越普遍的“有村无农” 的现象;位于城区边缘的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城中村”...

顶层设计既为基层政府制定本地政策提供了行动指南,也造成了一些执行上的困扰。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组要经过层层传达,在每一层传达过程中,政策信息都会被分解与重构。基层政府要想将指导性的政策文本转化为可视化的地方发展政绩,需要通过找到政策抓手,为专项政策的出台提供着力点。然而,政策之间的制度性冲突往往在执行过程中集中显现。乡村振兴政策从基层政府进入村庄后,激发了村庄与...

作者:叶敬忠 刘娟 出版时间:2023年03月

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历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后开始的。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贸易交流的开展,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浪潮由沿海推向内地,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开始朝着近代都市的方向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从经济规模到市政格局,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社会结构到市民生活,无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章通过对近代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增长、经济变动、文化变迁等问题的研究,说明近代中国城市...

作者:出版时间:2005年05月
关键词:

“人-自然”的关系问题首先使我们聚焦于人的生产系统和方式的反思,但它又超越了生产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把人的问题放置到一个大尺度的时空背景中,它意味着,人的问题的说明和解决,只能以人为基点并由人自己来完成,但不能囿于人本身。

作者:陈庆德 杜星梅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本文内容包括民族概念的歧义性、经济过程中的民族同化与认同、民族性要素在资源博弈中的运用。

作者:陈庆德 杜星梅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本文探讨的是影响农民工基本权益的因素以及改善农民工基本权益的有效措施。文章指出,户口制度、政府政策、市场机制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因素不同程度地分别或共同影响农民工基本权益。同时,“城市青年外来务工者贫困扶助”项目组的行动—研究为在当前国际国内情况下改善农民工基本权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王红艳 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