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择偶需求     检索到  36827  条相关信息

本文关注北京青年的择偶观念与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焦点小组座谈与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论是:第一,大部分北京青年对婚姻有需求,但不会为了需求而降低择偶条件。对完美择偶标准的坚持与狭窄的择偶空间之间的矛盾致使择偶动力不足、择偶渠道不畅;第二,青年群体的择偶观一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又备受来自于父母与社会舆论的压力;他们一方面宣称生活的多元性...

作者:佟新 马丹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本文以中国社会发展阶段为参考回顾了土家族女性择偶标准的变迁,在集体化年代(1949~1978年)土家族女性以阶级成分、德行操守、身体条件、文化水平等因素为择偶标准,在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1年)土家族女性对外貌性格、家庭经济条件、知识能力等因素更加重视,在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2年以来)土家族女性既重视感情与人品,又强调家庭经济条件,择偶标准呈现多...

作者:尹旦萍 出版时间:2009年07月

本文基于贝克在自己的个体化理论中提出个体“为自己而活”特征背后的文化框架——“自我文化”,引入贝克个体化理论中的“自反性生活-自我文化-生平轨迹冲突”概念框架,分析单身青年择偶观体现的自我结构仪轨。本文以北京地区部分单身青年为研究对象,逻辑起点为“90后”单身青年的“自反性”生活下的自我建构,通过分析单身“自我文化”下的择偶观念,探究个体化进程中“90后”青...

作者:周媛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择偶,即选择配偶,指男女双方通过自身资源与对方的资源进行交换,以期得到最大的收益。它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也是未来家庭成立的基础。择偶模式指的是,流行于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们的择偶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心理趋向的标准和样式。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择偶模式是不同的。因为择偶不只是两性间的私事,还包含了经济、制度、习俗、文化、宗教、道德、伦理及法律等...

作者:李慧波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作者:陈一筠 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关键词:

本文在系统论证社会支持理论对于本书的适用性之后,考察了我国农村教育社会支持现状呈现的碎片化特点。运用社会支持理论从支持的意义、目标、主体、方法、要点等多维度建构起满足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社会支持系统。以理性引导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需求、提高农村子女学业成就和综合素质、推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扩大高等教育选择权、提高高等教育选择能力五大目标为基准,重点构建支持...

作者:谭敏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

本文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时对策进行研究,研究个人的最优保险购买行为,既对个人退休后的生活做出规划,也为国家解决养老保障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为寿险中的两个代表险种生存险与死亡险的需求建立模型,基于家庭效用最大化分别得到两者的需求函数,然后分别对这两种险的需求函数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利息、寿险给付、生存概率...

作者:齐玲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指标选择问题:分析了为什么要选择不变价指标,为什么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其次介绍了居民收入增长状况:1981~1998 年居民收入增长的总体状况; 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然后阐述了消费增长与消费率及储蓄率的变化:“七五”以来中国消费增长与GDP增长的基本格局;关于其他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分析。最后介绍了19 86~1998年积累率...

作者:赵京兴 出版时间:1999年04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