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意义     检索到  22117  条相关信息

幸福是人的需要满足的客观状态,幸福感是对这种状态的感受,两者不宜混淆。幸福和人性紧密相关,是人性得到确证和实现的标志;幸福是生命幸福、道德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实现个人幸福、社会幸福,关键在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进社会公共制度;幸福和人性实现一样,是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现实到理想的发展过程,只有在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下,幸福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作者:张茂泽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探究,如同不息洪流在个体自我内心流过,在那里,人感觉、体验、沉思、评价、立志,形成关于生活意义的自我理解。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只有当人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什么才真正值得做时,才能体会到自我价值感,体会到深刻的幸福体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社会个体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幸福中的一个根本人生议题。

作者:王旭丽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本文介绍了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内涵要义和国际意义等内容,本文指出我国的脱贫开发工作经历了五个阶段;其次解释了精准扶贫的要义、基础、目标、根本及意义;最后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国际意义,指出精准扶贫是世界反贫困的最新实践。

作者:谭明交 刘琴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本文从人生任务、人生动力、人生态度、人生体验四个角度分析了黄炎村农民的人生意义。黄炎村农民的人生任务围绕家庭生活展开,家庭也成为他们的人生动力。黄炎村农民采取知命不忧、苦中作乐、难得糊涂、活着就好的人生态度,他们的人生意义就在各种生活体验中完成。

作者: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本文指出从小受素质教育的青年,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失去了质询课本的勇气,失去了作为国家顶梁柱的责任感。指出这是鲁迅所说的中国劣根性使然,也表示若一个国家的青年失去了心中执笔的意义,危机便蓄势待发。故作者最后表示要执紧了手中的笔,以笔为利器,振兴中华。

作者:张旖天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笔者在1999年初应中央电视台邀请任《半边天》的嘉宾主持,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国内的公厕文化。编导找到一份完备的资料,是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出版的《首都公厕革命的调研与实施报告》,全书共84页,资料详尽、分析完备,可惜却没有社会性别视角(gender perspective),看不到公厕其实是一个性别化的类别(gendered category),对...

作者:周华山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在上一章中,我们论述了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要超越西方消费型社会模式,走出一条“生活型社会”发展路子的问题。实现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为核心的“中国梦”和走出一条“生活型社会”的发展路子,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首先要创造出以物质财富为基础的丰富的社会财富。但问题是,创造出丰富的社会财富即解决了“供给侧”问题之后,还要解决“需求侧”的问题,即如何建...

作者:王雅林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乡约是传统乡村社会整合的主要力量之一。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益衰落的乡村,一些改良主义知识分子发动了乡村建设运动,力图在乡村社会重新进行乡约整合。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乡村社会和现代乡村建设中的乡约整合机制,指出乡约整合是以“礼”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整合。最后本文探讨了这一文化整合机制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以及如何创造性地改造传统乡约,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整合...

作者:陆自荣 禹云闪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