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由德性所要求的摆脱一切感性欲求、私利想法,而自作主宰的超越的自由,必须辅以承认、尊重其他人的抉择的自由的法权义务,才可以达成其目的;则此二者虽然有内在与外在自由之不同,即德性义务与法权义务之不同,但因都以自由作为原则,应该可以相通。从此义上说,这两种自由的不同,便不必如牟先生以自我坎陷来表示。坎陷有自我否定之意,而从内在的自由转为外在的自由,并非自我坎陷。而...
人类从未放弃过对和平的探索,但因为对和平内涵的理解未曾在本质上达成共识,我们没有实现过真正的和平。康德为我们规划了一个双重意义上的关于永久和平的叙事:一个是基于外在法权的规划,一个则是内在伦理的要求。从外在法权出发对世界和平的论证,是从个人经由主权国家,最终到国际联盟的实现;而从内在伦理出发对永久和平的论证,是通过个体的德性的立法,通向世界国家的理念。世界公...
本文依据康德的二律背反原理,说明了由于过度强调单方面的对于乡村文化的改造,文化认同的危机由此而不断地生发出来。极端的对立和差异的想象以及身份的界定又使一种自下而上的对于这种认同的认同产生了怀疑以及不信任。一方面排斥乡村,另一方面又试图改造乡村,一系列的对立在近代中国得到了不断的发明和创造,二者各自成为对立和背反,无法调和,结果二律背反地走在摇摆的极端主义的道...
人因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基本属性,所以追求幸福、正义、崇高三大价值。本文讨论的幸福价值属于康德意义上的经验价值类型。幸福价值具有人类学本体论意义,它是以爱为本性的人的心灵结构中的“爱利”维度,是人的本性的表征,是作为无限欠缺的空、无向实、有的过渡。中世纪传统正义观的失效导致幸福价值在近代的出场。幸福价值展开于人的食、衣、住、行、性、健、寿、娱诸多维度之中。...
究竟科学研究的真正动力是求知,也就是说,纯理论的或“无用的”好奇心呢,还是我们应该把科学不如理解为一种解决在生存斗争之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工具呢;——这是一个没有必要在这里加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将要承认的是,为“纯粹的”或“基础的”研究的权利而辩护的人,在他们反对一种狭隘的,而又不幸是很时行的观点,——即认为科学研究只有当它被证明是一笔健全的投资时,才能被证明...
建立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管理的机构设置与组织结构、拟定社会保障的管理原则之后,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职能与定位如何界定?如何解决政府在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中越位、缺位、退位或进位的问题?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面向日益扩大的受保障人群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方式,降低社会保障管理的运行成本与制度成本,节约有限的社会保障资源,促使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这些都需要解决...
人的尊严是当代国际社会和各国宪法文本中的重要命题,但基于规范形式的抽象化、思想资源的多元化和实证程度的差异化等因素,不同国家对其的认识并不一致,规范定位与实务运作也不尽相同。作为一个从道德哲学转化而来的宪法规范,自古希腊至康德以来的精神成长史是理解人的尊严之内涵与范畴的关键。通过对历史渊源的梳理,可以发现人的尊严经历了从秩序性向普遍性转化的古今之变;经由对德...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