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应保尽保     检索到  975  条相关信息

本章将民政部公布的2003年12月各城市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数量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2002)匹配起来, 假定这些城市已经如政府声称的那样, 实现了“应保尽保”, 然后用各个城市的贫困人口数量除以非农业人口数量, 计算出不同城市的贫困发生率。

作者:吴要武 出版时间:2013-11-01

2015年,随着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城乡统筹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南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16年,南宁市将加快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棚户区(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强化保障房建设管理,完善保障房分配机制,奋力实现中低收入水平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应保尽保”目标。

作者:韦永谊 蒋毅方 李泉平 出版时间:2016-09-01

2020年,中国政府有效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住房和饮水安全得到保障。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贫困村全部实现通动力电,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作者:李云龙 出版时间:2021-12-01

所谓“全民低保”是指公民由于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收入下降甚至中断使之陷入贫困时,由政府给予最起码的生活保障的国家制度。按国际惯例,低保制度一般被称为社会救助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在1999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突破了阻碍这项制度全面实施的“资金瓶颈”,从此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

作者:张时飞 唐钧 出版时间:2006-12-01

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是我国应对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制度,两者共同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从传统的区域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要求扶贫开发在扶贫对象认定和管理服务方面与农村低保良好衔接。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由于制度设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沟通协作等方面存在问题,两项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尚未实现有效衔接。设计统一的衔接方案、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完善对象的识...

作者:杨穗 YangSui 出版时间:2016-12-01

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兜底保障担负着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防线,是建成全面小康的托底安排。近年来,陕西省民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织密织牢“六张兜底保障网”,全面实施“四项助推脱贫攻坚行动”,着力建立健全七项长效工作机制,高效推...

作者:陕西省民政厅课题组 出版时间:2021-01-01

河南省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经历了试点探索、全面推开和完善发展三个阶段。其保障对象在不断扩大,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在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但在制度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和实施理念的偏差、覆盖范围尚未达到“应保尽保”、需求差异较大、对象认定不准、资金供给不足、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河南省农村低保制度,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加大资金...

作者:王奎清 出版时间:2012-01-0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承诺对收入处在当地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农村家庭或个人的一种无偿救助。在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处于最初级、最基本的层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主要政策目标就是要做到“应保尽保”,使得所有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农村贫困人口都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作者:出版时间:2015-06-01
关键词: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