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失地农户     检索到  8601  条相关信息

失地妇女的最大困难是收入低,就业难,子女教育费用高,子女就业无保障。其权益受到侵害及难以得到救济的原因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稳定的规定同妇女因婚嫁而流动发生矛盾,地方制定政策未贯彻男女平等国策,村规民约违背法律法规,执行监督不力,行政救济渠道不畅及农村传统观念习俗影响等,导致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多方协力配合的失地...

作者:全国妇联妇女权益部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事实证明,中国农村的耕地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越来越多地转变为以承担农民的生存保障为主的保障功能,可以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土地问题、土地权益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突出,失地农民成为我国农村社会中一个日益扩大的群体。众所周知,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的确是值得骄傲的成...

作者:李小云 唐丽霞 张克云 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和城镇化高速推进期,土地征用和农民失地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对于土地征用对失地农民就业的效应缺少准确估计。本文基于2011年成都市“农村住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多元Logit模型估计了失地农民的就业效应,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大约70%的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改变自己原有的就业状态,转向非农就业,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健康状况等...

作者:王秋香 谢煜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京郊失地妇女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第一,介绍了实地妇女的现状特征。第二,介绍了妇女失地状况及失地方式。第三,介绍了失地妇女经济收入及社会保障。第四,介绍了当前失地妇女再就业心态。第五,介绍了失地妇女对未来发展的设想。第六,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运用对省内86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借贷规模、借贷次数、借款用途和借贷频率等方面分析了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依据农信社改革的现状与问题,从农户信贷特征等方面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方向。分析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的信贷需求强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农信社的深化改革迫在眉睫。

作者:李军 李岩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本文以灾害风险感知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灾害导致的移民搬迁决策和搬迁行为,具体包括我国西部山区受灾农户家庭主要成员的灾害风险感知情况,对搬迁安置这一政策的认知情况、接受程度,及最终所采取的实际搬迁行为。由于个体特征差异,人们对灾害的态度及采取的后续行动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陈勇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农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山东烟台南王山谷葡萄生产合作社为例,分析农地入股和股份制合作社这一农地流转形式和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适用性及其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利益增进和分配的作用,也指出该形式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作者:程志强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民国时期,中国一片破败景象。20世纪30~40年代,农村经济更趋萧条,农户谋生艰难,贫困程度加深,多数家庭常常出现亏空,只好饮鸩止渴,借贷度日。可以想象,在这种状况下,贫困农户借贷的主要用途是为了生活消费,当然也有少部分借贷用于了生产方面。中国农村中,除了贫困农户外,其他不同阶层农户的借贷需求则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地主、富裕中农、中农家庭生产性借贷需求就比较多...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