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土地征用     检索到  28292  条相关信息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和城镇化高速推进期,土地征用和农民失地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对于土地征用对失地农民就业的效应缺少准确估计。本文基于2011年成都市“农村住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多元Logit模型估计了失地农民的就业效应,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大约70%的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改变自己原有的就业状态,转向非农就业,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健康状况等...

作者:王秋香 谢煜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本文介绍了土地整理与土地重划阿培尔顿倡议。

作者: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土地征收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利用公权力强制取得或消灭土地权利的行为,是财产权存续保障的重大例外。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加之发展公共事业的需要,使得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制度。本章对我国的传统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介绍。

作者:董彪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现行《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立足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理念,依法依规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着力加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和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稳步推进土地复垦,规范推进建设用地整理,积极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各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者: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城市化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用地的需求,城市新增用地来自农村。良性的互动应是通过土地征收或是流转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让农民过上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享有同等的权利,全社会共享城市化发展的成果。然而事实上,按国家权威部门较早前的估算,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剪刀差”就让农民付出了约6000亿~8000亿元的代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在大量农业用地转非农业用地的城市圈地扩...

作者:柴荣 王小芳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法律和政策方面对农民财产权保障的力度增强。但是,农地发展权受到限制甚至被剥夺的状况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民群体的整体生存状况有被恶化之嫌,不利于农村、农业以及农民的发展。唤醒与释放农地发展权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理性选择。具体到土地征收补偿方面而言,应当放弃将土地征收改变土地权属作为增加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市场供给的唯一方式的做法,通过多种途径满足...

作者:董彪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经济学的生产模型指定的发展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乡土社会的重新塑造。尽管政府在不遗余力地推行有利于这种生产模型的各项制度改革,但我们从黄村的个案可以看到,这种生产模型正在接受乡土机制的反向改造,而在对生产的改造过程中,土地所蕴含的文化特色正在使已经失衡的乡村生产方式回到正轨。

作者:陈靖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2009年温州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了诸多突破性的进展,温州市首个土地流转实施文件出台,建立了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入股”被人们更多地利用并成为最具潜力的土地流转形式等。迄今为止,温州市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处发展阶段,还面临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信息渠道不畅、规模经营不足、流转效果不够等问题。究其直接原因,包括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足、中介服务缺乏、...

作者:金瓯 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