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外出流动     检索到  19047  条相关信息

本章分别从宏观制度层面以及家庭层面探讨了农民的外出流动。笔者发现,从宏观制度层面看,农民的外出流动是制度变迁的产物;从微观家庭动因看,农民外出是家庭的理性选择。农民外出的直接动因是为了寻求家庭经济收入的多元化,间接动因是为了寻求家庭整体利益的改善。本章分别从宏观制度层面以及家庭层面探讨了农民的外出流动。笔者发现,从宏观制度层面看,农民的外出流动是制度变迁的产...

作者:罗小锋 出版时间:2018-09-01
报告

流动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过程。城市化的程度与农村流动人口和城市的融合程度、融合领域、融合层次紧密相关。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是内源的、渐进的,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是被动的、激进的。改革开放后,以“离土不离乡”为模式的乡镇企业展示了既无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又无人员的整体性重组的独特的乡村工业化道路,...

作者:李勇 刘国翰 出版时间:2016-12-01

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过程中,从大福利的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外出务工女性在整体上处于福利获得的弱势地位。影响河南省农村外出务工女性福利获得的相关因素是多维的,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为了促进农村外出务工女性公平地获得福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宏观层面,需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大力宣传社会性别平等文化。中观层面,需要...

作者:蒋美华 吕晶晶 高彦梅 出版时间:2013-01-01

文章主要介绍了1995~2005年中国流动妇女的状况。首先,作者详细地列明了研究框架,接着,作者对重点人群——流动妇女作了精确的定义。识别出重点人群的主要特征以后, 文章从过程、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三个角度分析这一人群的境况和问题,涉及关于经济、政治参与、暴力等重要议题的研究。文章最后对流动妇女的状况作了预测。

作者:谭深 出版时间:2006-03-01

迁移在家庭投资和消费中充当了比较复杂的角色,而农村劳动力外出模式的差异可能会造成农户支出结构的差异。基于此,本文把农村劳动力外出模式分为循环流动和常年外出,来考察外出模式差异带来的支出结构差异。实证研究发现, 农村劳动力外出对农户家庭生产性支出有显著负效应。无外出农户家庭生产性支出的边际份额高于常年外出农户和循环流动农户。常年外出迁移农户和循环流动农户家庭生...

作者:明娟 王子成 出版时间:2017-01-01

第二至第四章分别从流入地(外来人口)和流出地(外出人口)的角度出发对家庭住房需求进行了研究。在一个城市(或住房市场)中,不仅有户籍仍在外地的外来人口,同时也会有部分户籍在本地的人口外出。在第二章中,户籍背后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使有定居意愿的外来人口在当地的定居成本较大而更倾向于选择租房居住;而在第四章中,外出人口的“家庭汇款”则可以促进流出地家庭进...

作者:费怀玉 何兴强 出版时间:2019-09-01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将国际准则、国际框架、国际指标等话语体系引入中国,全面影响了中国妇女的生活。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妇女的就业渠道得以拓宽,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途径、方式和流动模式更加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女性流动人口主要是以“打工妹”的身份出现,主要就职于几个经济特区的出口加工业,年轻、未婚、打工...

作者:韩嘉玲 张妍 出版时间:2015-11-01

作为一枚硬币的两个侧面,外来人口(流入地的角度)和外出人口(流出地的角度)都包含在流动人口的定义内。由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分析可知,现行户籍制度下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进行定居面临较大的定居成本、受到隐性的定居限制,人口流动呈现“流动就业”的特征。在流入地租房居住,而在其流出地拥有住房成为外出工作期间的一种过渡性住房模式。大部分的流动人口终将返回其流出地进行定居,因此...

作者:费怀玉 何兴强 出版时间:2019-09-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