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书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劳动力转移和农地利用效率的内涵入手,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农地利用的分析框架。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流向发达地区的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过程。本书认为在中国语境下其内涵可以解读为三个层面:部门转移、地区转移、农户配置。部门转移指劳动力在工、农业部门间的配置;地区转移指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跨区域流向发达地区的...
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向城市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促进劳动力转移一直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选择。我国的经验也印证了这一点,产业结构的非农化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增收的贡献最大(钟甫宁,2003;蔡昉,2005)。根据世界银行(1997)的估计,从1978年到199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4个...
本文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以及探究包括城市地理位置差异在内的一些因素是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异地跨区流动逐渐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力迁移的主要方式。国家统计局调研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外出民工群体中,50%以上的农民工属于跨省流动,而且规模逐年增加。总体上说,农村劳动力呈现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且多数转移劳动力仍然没有...
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针对当前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中,因缺乏统筹,不仅降低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也无法实现更大程度和范围公平的发展隐忧,基于效率公平理论视角,提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关键问题及处理原则,并就统筹单元、途径、重点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提出建议,...
●天然降水的格局演变呈现南方地区降水量增加,北方东部降水量减少的趋势;随着极端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南涝北旱格局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自然分布以长江为界“南多北少”,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为界呈“西多东少”趋势,在东西方向上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错位,南北方向上与土地资源利用布局错位,并且其“错位”趋势不断增强。●水资源供给总量格局以地表水为主导,规模与质...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劳动力由农业部门不断流向工业部门,为工业产出持续增长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同时减少了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最终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