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向城市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促进劳动力转移一直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选择。我国的经验也印证了这一点,产业结构的非农化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增收的贡献最大(钟甫宁,2003;蔡昉,2005)。根据世界银行(1997)的估计,从1978年到199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4个...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金融部门的保险业。首先,概述了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其次,介绍了保险市场运行的状况。最后,展望了2009年保险市场的发展。
旧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区域性移民,但其性质,多为生计所逼,带有“生存型”移民的特点。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长时期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处于呆滞状态。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始的。从1978年后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使一部分农业劳动者从土地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开始向农村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及城市转移。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
与其他发展型国家不同,在中国,在发改委之下还有一套产业主管部门,它们通过下属企业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对行业的监督管理,全面地渗透到微观经济层面,使国家在宏观上的经济部署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得到执行。国家通过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把握住资本投资与生产的方向,使得国家计划理性能够有效率地实践于经济领域中,保持高速发展的增长模式。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
本文介绍此项研究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和转移动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全面结合重点、定性结合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展开分析。此项研究把农村转出和城市融合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大主要阶段,在现实面板数据基础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关系的角度论证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内外部动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外部动力进行评价研究...
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省域间农业贸易隐含碳转移进行核算,并对比和评价各区域农业隐含碳转移的效应与效益,以期从碳转移的角度深入分析区域农业碳关联的原因,并为科学合理地划分农业碳减排责任、制定农业碳减排策略奠定基础。
本文研究韩国成为东亚地区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上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历程,发现并介绍了韩国处理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国家治理理论层面的冲突与选择及其结果。从韩国第三部门发展经验来看,韩国已经对主要接受儒家思想的东亚文明进行了扬弃,在面对非营利组织、国家、市场这三种力量时,做出了一个有别于西方传统的重要演示。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