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耕     检索到  9  条相关信息

本书借鉴古代先哲关于理想社会“人的幸福”和“社会和谐”论述,参照欧美对传统农耕社会改造的经验,分析中国近代以来农耕文明从鼎盛到衰落,以及历次“社会改造”得失,从社会价值重塑、社会治理转型以及文化理念再造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本书论及的 “改造中国农耕社会”,不仅要在物质层面创造一个繁荣的社会,更要建设一个摆脱现代社会“幸福悖论”、在未...

作者:潘晓成 出版时间:2021-09-01

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畜牧业是这里社会经济的主体,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是其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内容。青藏高原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各民族对于这里的经济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作为这里的主体民族的藏族(即历史上的吐蕃),在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不断汲取汉族等农耕的生产方式,使得这里的经济发展与内地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同时,当时的这种...

作者:魏明孔 杜常顺 出版时间:2019-07-01

自18世纪下半叶英国产业革命以来,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农耕文明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国真正全面的社会转型是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为起点的,且农区工业化潮流是最强大的推动力。然而,农耕历史最久、农耕文化及社会结构积淀最深、地域面积最大、农民人口最集中的传统平原农区,却又是工业化发展和社会转型最滞后的地区。显然,...

作者:李燕燕 耿明斋 出版时间:2009-08-01

本书选取农村家户现代化这一研究视角,在城乡关系从隔离到互动的变迁背景下,分析西南地区一个布依族村庄生计方式由农耕为主转向外出务工为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民以家户为行动单位,并以家户的整体利益作为行动的依据。在城乡互动的作用下,农村家户逐渐走向现代化,从而使家户和村庄都发生了若干显著的变化。村庄的社会文化经受住了现代性力量的冲击并保持了活力,家户也表现出较...

作者:张建、宗世法、陈斌、雷勇等 出版时间:2022-07-01

著者长期深入中国乡村基层进行民俗体育文化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有的民俗体育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逐渐走向衰落甚至失传,也不乏民俗体育文化通过形式、内容或意义方面的自我调适,积极融入城镇化建设并实现了自我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说明作为农耕文明产物的民俗体育文化不是天然地与城镇化建设相矛盾。为此,本书通过国内外部分个案的深入考察,系统阐释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新型城镇...

作者:涂传飞 出版时间:2022-12-01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积淀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得到了极大重视,创造性传承、“活态”化利用成为全面提振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古民居是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它们的保护与利用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古民居正日渐走向衰败甚至消亡,如何让古民居“留下来”“活起来”“用起来”成为...

作者:曲颂 郭君平 出版时间:2024-05-01

《陕西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3)》分为总报告、产业振兴篇、人才振兴篇、文化振兴篇、生态振兴篇、组织振兴篇和案例篇七部分,以陕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索以及围绕“五大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具体实践和特色案例为主要内容。总报告对陕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进行了系统阐述,探索形成了“压实责任,紧扣要害”的粮食安全保障路...

作者:王建康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程宁博 王飞 于宁锴 出版时间:2023-03-01

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形式,也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依托农业观光、品尝、采摘、垂钓、乡村休闲、娱乐、农耕文化、民俗等的乡村旅游是国内旅游市场热点。依据农村扶贫与发展理论、旅游经济与旅游管理学、农业经济、农村参与式发展理论、农户生计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公共政策分析等多学科理论,本书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三个方面...

作者:黎洁 出版时间:2021-06-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