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1978年以来的农产品价格改革,在1985年以前采取了调放结合、以调为主的方针,从1985年开始则采取了调放结合、以放为主的方针。通过十余年改革,一方面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一些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调整了工农产品比价与农产品内部比价,另方面改革了过去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扩大了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定价权,增强了价格管理的灵活性。这些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
本文首先分析了继续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面临的产供储销体制瓶颈,其次提出了要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的建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组团赴日本和香港地区,就天然气价格管理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日本和香港地区面积小,燃气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其天然气管网类似于我国城镇配气管网,其改革路径与运营模式对于完善我国城市燃气配气价格监管、继续深化我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为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要求,进一步探讨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促进广州循环经济发展是当前理论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提出了树立资源环境价值的观念、建立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以价格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减排积极性、以价格约束机制促进减排目标的实现、以价格补偿促进生态保护等五个方面的对策意见。
本文以北京市蔬菜流通为例,基于流通功能对农产品迂回流通中的价格差异与价格波动展开深入的经验分析,进一步思考关于流通环节中间商的利润及所承担的功能、流通组织的多环节小批量与“迂回”式的流通方式等问题,试图通过解决零售环节的加价、提升二级批发商价值、流通环节链条化、提升零售环节竞争性、关注农产品价格统计等方式稳定物价。
产品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中国近四十年的改革实践表明,与国有企业改革常常步履蹒跚不同,价格改革从一开始就迈步向前,有时步子还迈得相当大,走在其他改革的前列。这是中国经济运行机制较快转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即开始出现买方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价格改...
2015年农业发展圆满收官,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价格稳中趋降。经济作物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棉花和糖料减产,价格下跌;油料增产,价格稳中有升。生猪生产触底回升,价格先抑后扬,进入新的景气周期;牛羊生产稳定增长,价格回落。建议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2018年河南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变”,同比上涨2.3%,由“1时代”变成“2时代”。“七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齐涨”。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涨幅最大,达到6.1%;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波幅最大,扩大3.1个百分点。服务类价格上涨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的主力军。预计2019年河南省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