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人类生态学     检索到  31  条相关信息

本文论述长时段的福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特别是分析近代福州城市的分区特点,人口、职业构成与社区功能,最后对人类生态学理论与中国城市研究进行探讨。人类生态学理论认为城市空间区位结构的形成是经济竞争和选择的自发结果,不同阶层和地位的人居住在不同社区。但从福州的个案分析,城市人口并没有按社会经济地位而分化出不同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影响城市空间分...

作者:林星 出版时间:2014-09-01

本文基于人类生态学的视角对有关人类适应高山低氧和低温环境以及利用稀缺生物资源等三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本文指出,为了减少气候变化和外来文化对高山区自然系统和文化系统的不利影响,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好高山生态系统,同时,增强高山区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御外来冲击的抗干扰能力,促进高山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勇 出版时间:2021-06-01

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传统。本论文通过文献调研、人物访谈和非参与观察等方法,对人文地理学传统的典型机构科罗拉多大学自然灾害中心做了个案研究。透过“人类生态学”理念分析出了灾害研究的实用主义哲学底色。基于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组织设计、物质基础等“体制化”维度,细致梳理了自然灾害中心的奠基、使命、演化及影响。最后,...

作者:黄晓伟 张成岗 出版时间:2017-12-01

首先,本文针对生态友好型农业回顾了人类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两型社会理论、生态文明理论、生态友好型农业理论。其次,针对乡村旅游影响研究回顾了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社区参与、利益相关者、可持续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影响的理论研究。最后,本文基于前两者的理论体系,建立“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协同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

作者:郭凌 臧敦刚 孙根紧 蔡克信 何思妤 出版时间:2022-05-01

作为20世纪80年代勃兴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然从小小的幼芽成长为枝叶繁茂的大树,学者队伍日益扩大,领域范畴逐年拓展,理论迭兴、精品辈出,亮点和热点层出不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总结学科发展经验、传承学术研究脉系、梳理史学规划方向,2013年6月20~24日,由中国城市史研究会等单位主办,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承...

作者:丁芮 出版时间:2014-09-01

本文回顾了学界关于我国生计类型划分的研究,论述了森林苔原驯鹿型、游耕业、牧业、农业等切——林氏的中国经济文化类型在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发现第三种生计与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提出保持地方族群主体地位是重要前提。

作者:庄孔韶 出版时间:2008-01-01

本文首先回顾了牧区草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研究的结论。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双权一制”以来,牧户陷入“草地退化-生计水平降低-增加牲畜-超载过牧-草地退化”的恶性循环。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下的牧户是“小而无效”的,“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生态补奖”政策的效果与草地可持续管理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促进草地可持续管理的制度和政策建议:提高正式制度与...

作者:谭淑豪 出版时间:2022-06-01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其基本内核是什么?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哪些基本要求和特征?本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作者:黄锟 出版时间:2019-09-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