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东亚经验     检索到  30292  条相关信息

本文首先回顾了韩国近现代东亚意识的发展和东亚意识的回归,并梳理韩国学界对于东亚论的论点,最后从再认识东亚的角度,分析东亚意识对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启示和意义。

作者:芦恒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本文首先指出“东亚第三条道路”是一种融合西方社会批判理论与东方和谐共生思想的产物,然后列举其特点。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其本身是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与沟通的产物,突破二元对立性和对抗性,也并非一味妥协式的和谐,而是在理性基础上实现所有发展主体的理解对话与沟通,最终达到非权力性的共生秩序状态。

作者:芦恒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本文阐述了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比较研究的基本前提,提出植根于农业文明的东亚社会实际上是以村落社会为原型构建起来的,其在历史上形成的连续性村落传统对现代社会的文明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东亚现代化与乡村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其次,本文讲述了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比较研究的内涵,包括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社会政策理念、社会...

作者:田毅鹏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如果我们把当代东亚经济整合中的10+1,10+3,10+6看做是东亚南北纵列国家之间的合纵式的经济整合,目前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可以看做是一种连横式的经济整合。用合纵和连横的对立,正好可以恰当地描绘当前东亚经济整合中的两种不同的貌似对抗的战略思路之争。

作者:杨沐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二战后,东亚国家和地区创造出来的经济奇迹,以及国家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发展能力,成为东亚国家和地区政治整合的重要因素。分析其原因,发现具有超凡禀赋的官僚体制的成功取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之间的组合形式。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保障处于托底位置的社会保障,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起到社会稳定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社会保障处于依附于经济制...

作者:贾玉娇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马克思说:“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与中国资源禀赋相似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为分析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经验事实和实证数据,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借鉴经验、获得启示,进而为预测中国农业转型趋势提供支撑。

作者:罗浩轩 出版时间:2023年09月

本文首先分析了东亚各国的公共性的差异,然后提出韩国“平衡式公共性”这一概念。最后,作者分析了“平衡式公共性”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启示。

作者:芦恒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不稳定的,主要依赖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要素投入驱动的粗放经济增长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出口导向型政策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延续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这种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要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必须加快从粗放增长向内涵增长、从早期增长模式向现代增长模式的转型;要实现增长模式转型,...

作者:吴敬琏 范世涛 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