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研究解释     检索到  2100  条相关信息

中国消费率问题是当前学界和政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2000年以来,在扩大内需政策的背景下中国消费率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持续下降。在消费率下降的同时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经济表现出“高增长、高投资、高出口和低消费”的发展模式。消费率下降导致经济增长的内需基础不断弱化;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经济对外依赖性提高,抵御外来风险冲击的能...

作者:王雪峰 出版时间:2013-08-01

本书构建了符合中国村庄特征的公共物品供给的分析框架,同时使用全国范围的大样本层次性调查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得到了较为可靠的经验结论。在理论上阐释了单纯“一事一议”制度的缺陷,分析了村庄劳动力流动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机制。全书通过大样本层次性数据对以往案例研究和局部调查数据所得到的经验结论进行再次验证,解释其现象发生的经济学原因。并评估现行村庄公共物品配置模式的...

作者:徐琰超 出版时间:2022-01-01

本书以传统农区工业化在空间上的分异规律为研究对象,从全面结构变迁的角度构建了地区工业化综合指数并衡量了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代表的传统农区2000~2016年的地区工业化进程。研究结果发现,人均GDP和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两者绝对数值的大小及其相对均衡程度与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动态变化高度相关。通过进一步测算二位数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发现,制造业的性质...

作者:张建秋 出版时间:2019-10-01

本书分为六大部分,从不同侧面对“华中乡土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初步展示。“论经验研究”阐述了“饱和经验法”的内涵与操作策略,强调通过饱和的经验训练形成经验质感;“论机制研究”提出以机制分析为核心的实践社会学2.0版,在对中国经验进行机制研究基础上形成本土社会学理论体系。“论熟人社会”讨论了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若干基本特性,揭示了乡村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

作者:贺雪峰 出版时间:2016-10-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从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发达城市流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894万人,农民工已成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过,受制于户籍等约束,农民工很难在城市安家定居,也难以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养老、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形成了独特的往返于城乡之间...

作者:明娟 王子成 出版时间:2017-01-01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地研究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教育期望、心理健康和教育投入等问题,从社会网络角度探讨留守儿童社交行为,以及留守儿童的霸凌问题;(2)将曾经留守儿童视为一个群体,与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进行比较研究;(3)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提出了定义二代流动儿童回流的新方法;(4)关注留守经历对个人教育、健康和成年后的社交能...

作者:梁在 悦中山 出版时间:2023-06-01

发展经济学的传统观点认为资本形成是一个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推论:那些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更易于资本积累的地区,工业化的进展应当较为顺利;那些农业生产条件不好,更难以资本积累的地区,工业化进展应当较为迟缓。虽然用以印证上述观点的事实比比皆是,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一些足以挑战这一主流观点的特定事实: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

作者:余萍 出版时间:2017-11-01

经济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部门的协调和同步发展既是经济效率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化转型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增长是否源于工业化或城镇化的推动,由于卡尔多事实所描述的规律的消失,我们难以在新古典的框架里做出合理的解释,需要从经济现实中去寻求验证。本书以处于向现代工业大省转型过程中的河南...

作者:李恒 出版时间:2017-10-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