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灾民自救     检索到  5  条相关信息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种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抗灾救灾成为中国历届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旧政权交替、执政党执政资源相当匮乏的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连续发生了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居于长江流域腹地的湖北省不仅面临旧势力的破坏和千疮百孔的破败局面,而且发生了严重的水旱灾害,特别是1954年,湖北省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天灾人祸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

作者:石武英 出版时间:2015-12-01

灾害救助评估是完整的救灾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的灾害救助评估框架是围绕救灾金额和物资总量来设计的。本书突破了这一框架,基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理念,深入探讨了以灾民为中心的灾害救助评估问题。作者分别从生活质量理论和公平感理论出发,构建了以灾民为中心的灾害救助评估理论,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法。进而,利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灾民入户调查数据,使用本书所...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02-01

清代东北地区水灾频发,尤其是晚清时期,随着东北地域的开发,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逐渐遭到破坏。水灾频繁发生,给当时的小农经济、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极大影响。本书从区域经济史和区域社会史的视角,探讨了有清一代东北地区水灾及其打击下的小农经济、灾民生活、社会冲突、政府与民间的救灾措施和应对机制,了解和把握水灾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互动...

作者:于春英 出版时间:2016-12-01

2005~2014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走过了十年春秋,在这短短十年中,国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在文化部的领导与统筹下,从全国范围内系统性的普查到建立以整体性保护为核心原则的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与科学化,保护了国家文化与民族文脉。本书总论与大事记从宏观角度梳理了这一进程。截至2014年,中国共有38个非...

作者:陈平 朱钢 出版时间:2015-05-01

本书主要运用环境史理论与方法,深入解析明代“灾区化”“三荒现象”“灾害型社会”等历史问题,明确提出“灾害型社会”作为小农社会“死去活来”间隙的特殊社会状态,是一种极端的社会自然化现象,借以探究明代灾区社会与明代社会变迁的关系,试图全面、细致地勾勒明代环境、民生与灾区社会三者互动的图景。本书进一步拓宽了明史研究的视野,力求从环境机制的角度构建明代社会变迁新的解...

作者:赵玉田 出版时间:2016-03-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