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灾区恢复     检索到  74  条相关信息

组织《总体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评估,是深入了解和准确分析恢复重建的各项宏观政策、专项资金、具体项目实施安排对贫困村、贫困弱势人群影响的迫切需要;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水平和效果的客观要求;是不断提高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水平、推动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我国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

作者:黄承伟 〔德〕彭善朴(ThomasBonschab) 出版时间:2010-05-01

本书旨在总结汶川地震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机制与模式,为推进地震灾区贫困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书内容包括:政府、国际机构、民间组织推进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经验,国家支持政策对于汶川地震灾区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劳动力培训与迁移,贫困村灾后经济潜能的发掘,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国际...

作者:黄承伟 陆汉文 出版时间:2011-01-01

2008年9月,汶川地震从灾后紧急救援大规模转入灾后恢复重建。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中央领导关于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结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扶贫办成立了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和帮助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扶贫部门在灾区的4834个贫困村开展灾后重建。

作者:黄承伟 赵旭东 出版时间:2010-11-01

本书主要运用环境史理论与方法,深入解析明代“灾区化”“三荒现象”“灾害型社会”等历史问题,明确提出“灾害型社会”作为小农社会“死去活来”间隙的特殊社会状态,是一种极端的社会自然化现象,借以探究明代灾区社会与明代社会变迁的关系,试图全面、细致地勾勒明代环境、民生与灾区社会三者互动的图景。本书进一步拓宽了明史研究的视野,力求从环境机制的角度构建明代社会变迁新的解...

作者:赵玉田 出版时间:2016-03-01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西部蓝皮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全国长期研究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撰写,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题研究报告,被教育部列为“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从2005年起每年出版一部。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之年。基于此,...

作者:赵海东 姚慧琴 徐璋勇 任宗哲 安树伟 出版时间:2010-08-01

灾害是经济社会面临的一种持久挑战。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不得不思考灾害对经济系统的长短期影响、相应的灾害应急处置,以及针对灾后恢复的经济政策制定。然而,在回答这些具体的应用性问题之前,一个不可回避的基础理论问题是:如何刻画灾害情境下的微观个体决策机制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效果?只有正确回答了该问题,才可能对于诸如“后疫情时代如何提...

作者:姚东旻 出版时间:2021-06-01

本书是《社区蓝皮书》的第三本,从社区治理的发展、政府与社区治理、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等方面对2008~2009年的中国社区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预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及汶川地震灾区等地在社区工作中的经验,均在本书中得到了良好反映。从社区治理的角度看四川灾区的社区重建,政府和民间组织、专业...

作者:于燕燕 出版时间:2009-05-01

本书以收集的大量汶川地震灾区贫困人口数据为基础,揭示了汶川地震灾区贫困人口区域总体分布特征、贫困村区域总体分布特征,以及区内10个国定贫困区市县贫困人口数量、贫困村数量和贫困发生率等方面的贫困特征;另外,从群众自身条件、经济影响因素、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揭示了贫困人口群体特征。基于贫困区域分布特征和贫困人口群体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地形条件是汶川地震灾区产生区域贫...

作者:张利民 出版时间:2023-09-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