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介绍了非公募基金会自2004年出现以来的发展概况,回顾了2009年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主要事件,分析了非公募基金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促进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建议。
北京市基金会指在北京市民政部门登记的地方性基金会。近年来,北京市基金会发展迅速,一方面,呈现与全国大部分东部地区一致的特点:非公募基金会数量迅速增长,捐赠收入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行政和人员支出较低,整体上缺乏专业化队伍等;另一方面,北京市基金会也有较为鲜明的地区特色:文化艺术类和研究类基金会开始发展起来,一些基金会立足于北京,支持全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展...
2016年《慈善法》正式实施,中国基金会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据民政部“2016年4季度全国社会服务统计数据”,2016年的慈善公益事业成果丰硕。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9.9万个。其中社会团体33.5万个,基金会552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5.9万个。50046890基金会数量和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同时中小型基金会的发展也非常抢眼。政策方...
非公募基金会作为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后新兴的公益力量和重要的公益组织,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极大地调动了民间捐赠的积极性,鼓励了民间的公益慈善行为。在这一类基金会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都是民政部,我们称其为民政部主管的非公募基金会(以下简称部管非公募基金会)。
本篇首先界定了研究范围,然后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大陆高校以实现性别平等为追求的性别意识教育的演进,最会分析了推动中国大陆高校性别意识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指出当前高校性别意识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伴随我国佛教和慈善事业的现代化转型,基金会成为佛教界参与慈善事业最重要的组织化载体。截至2015年5月26日,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在中国大陆正式登记的有佛教背景的基金会有62家。这些基金会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项目活动覆盖了教育、扶贫、医疗、环保、安老、临终关怀、扶幼、助残、救灾、文化、社区建设、心理支持和公益行业建设等领域,是我国现代慈善基...
善行100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大型志愿者倡导活动,最初仅是几名工作人员开始尝试开展,经过工作组不断的探索, 包括研究如何向公众介绍活动内容,介绍办理流程,以及邀请明星加入等,活动逐渐发展壮大。在整个“善行100” 的组织过程中,中国扶贫基金会把自己定位为平台的角色,授权给高校公益社团进行组织,并教会了他们方法。项目组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历经...
从2008年中国的行动者们开始探索社区基金会的道路,到2018年中国第二届社区基金会论坛的召开,中国的社区基金会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这十年,中国的社区基金会经历了民间有益的探索,也经历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到2018年,一种政府、企业和社区多方推动的多元探索机制逐渐形成。这十年可以被称为“探索的十年”。在2018年,我们看到2014年以来那种运动化的发展模式...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