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诉权     检索到  13578  条相关信息

目前我国当事人保障面临着立法、司法及理念层面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理论纷杂、制度缺陷和司法压力三个层面。现代庭审理论注重案件争点的确定、失制度的落实,并要求法官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履行阐明义务,做到心证公开。该理论能够体现诉讼民主、诉讼规律和程序保障,以争点整理引领的现代庭审方式能够实现案件的集中审理以及突袭裁判的有效防止,并能够为当事人...

作者:丁朋超 DingPengchao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诉权合同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然而当前学界对其合法性的认识并不统一。合法性肯定说以私法诉权说为理论依据,将诉权等同于私法上的实体权利,这与权属于公法权利的学界共识龃龉,在合法性论证路径上缺乏认同。合法性否定说从的人权属性出发,一方面认为不可放弃、不可处分,另一方面却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提起诉讼,因而在观点坚持上无法做到前后一致。权属于程序...

作者:赵志超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当前,行政化处理涉信访,带来了“信访不信法、信大不信小、信上不信下”等问题,折射出信访与法治的背离。推动信访法治化进程,让涉诉信访的处理回归司法轨道,是新时期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要求。法律程序处理涉信访,要坚持遵循保障、维护司法终局和权威的法治原则,不能离开司法程序。应着力完善司法制度,从立法层面进行诉讼终结机制设计。

作者: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近年来,涉信访数量居高不下,信访的形式也层出不穷,从个体访到集体访,从地方访到越级进省进京访,从言词访到静坐访再到暴力访,涉信访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会形成“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认识,信“访”不信“法”的风气也到了非刹住不可的地步。2014年初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信访考核也从党政领导、地方政府考...

作者:徐秉晖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的解读模式逻辑与策略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并不断涌现涉信访数量一直在高位运行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对此高度关注并发表了大量的论著但在笔者的阅读范围内目前还没有人运用博弈论对上访者与法院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就试图作这样的尝试以当前涉信访中的缠诉问题为观察对象从博弈论的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解读一耐人寻味的现象诉讼程序外的博弈案例一某甲在...

作者:邓志伟 江华 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亨德里克·哈德逊中心学区教育委员会罗利案(以下简称“罗利案”)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次阐释1975年《残障儿童教育法案》(Edu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中“免费、适当的公立教育”(free appropriate public education)这一要求。该案一方面就如何为残障儿童提供适当...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如何发挥好法院的司法调解以及司法指导、牵引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成为当前法院系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非衔接”有着制度化优势,“互联网+非衔接”机制推出具有实践探索的必然性。河北法院系统将“互联网+非衔接”新机制作为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运行平台,凝聚社会合力,探寻区域差异和群体纠纷处理差异,...

作者:张建颍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个案分析是法理分析的基础条件。请求基础分析方法是个案分析中普遍使用的推理方法。本文以“郑晓琴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许可案”为例,通过确立事实、归纳争议焦点、寻找裁判规范、固定法律关系等步骤,厘定案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从程序和实体两个层面对案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案件推理结论。同时,关注行政诉讼中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分析过程与更佳的说理方式,以此...

作者:于浩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