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拉失德史》是中华民族史学典籍中用波斯文撰写的文献之一。此书在研究元明时期我国新疆和中亚历史、地理以及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对古代历史、地理文献的运用以及对其他文献的发掘,均能究源探本,括举无遗。本文从史籍、田野、口碑等三个方面对此书的史料来源进行分析,力图厘清其来源。
本文对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团队利用满蒙汉文档案开展17世纪上半叶蒙古历史研究的情况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文章围绕“清初蒙古史史料研究”、“爱新国时期女真/满洲与蒙古关系研究”、“爱新国与察哈尔关系研究”以及“外喀尔喀与爱新国/清朝关系研究”等几大领域,详细地归纳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到现今所开展的史料研究、满蒙关系研究的过程及成果,尤其在如何结合清代官私文献有...
本课题的研究在当时的蒙古文学研究领域几乎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虽有极个别的学者注意到它的重要性,并在相关研究中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
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史料对科学掌握劳模文化非常重要。准确了解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史料的基本现状,遵循的标准是区分文献史料和非文献史料这两种呈现形态。一般而言,文献史料的价值高于非文献史料,因为它是明确的历史记录,有很高的准确度、客观性和思想性。但非文献史料中的精神史料和口头史料抢救整理的意义重大。科学收集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史料...
劳模人物史料是劳模事件的见证和劳模事迹的可靠来源,它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劳模事迹。就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劳模人物史料而言,文件类史料尤其是地方志史料中的人物志、工业志、劳动志类史料全景展现了改革开放前的黑龙江省国家级劳模。书报类史料则较为详细和客观地还原了黑龙江劳模事件和劳模评选机构、原则,但还不能做到全貌还原黑龙江劳模事迹。口碑类史料则更集中于...
中国西北边疆史地学,以祁韵士、徐松为创始,蔚为风潮于嘉道之际,已然成为清代学术史与地理学史研究的共识。作为学科标志的西北史地著作,多由未亡的同志和朋友编纂遗稿,续补未竟,刊刻印行,“续成”成了这一学科著作流传的常态。这一学科的中坚人物张穆,一生似乎都在忙碌师友的著作编辑、出版。他的西北史地力作《蒙古游牧记》十六卷,十年心力,也是得到何秋涛再度十年校补、续成之...
内蒙古蒙古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52年,目前区内有1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均设有蒙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和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是教学与研究重镇。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有蒙语文、蒙古史、蒙古族语言文学、草原文化、蒙古语语料库建设等,并在国内外史学界都关注的三个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身特色,产生了影响。
本文从《资治通鉴》《通鉴考异》《晋书》《宋书》记述石邃作乱的时间不同入手,对石虎一系形象塑造进行了分析。崔鸿对石虎、石邃等人的褒贬完全被司马光继承下来,同时司马光的再创作使得《资治通鉴》中的后赵史实更为漶漫不清。本文旨在通过史料的考辨对石邃谋反案的时间重新考订,同时也对《资治通鉴》一书保留的后赵史料做出新的认识。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