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首先,本文构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分析框架,设置并测量家庭落户意愿及城市落户门槛两个变量。其次,本文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进行落户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户籍制度成本与福利保障因素,并对城市、家庭层面的数据变量进行分析。之后,从对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决策的影响入手,本文将城市落户制度成本与福利保障因素及个体特征纳入分析框架,运用广义分层线性模型与两阶段模型识别农业转移人口...
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在购买了城市住房后都会有明显更弱的落户意愿,而分样本回归的结果表明,更年轻、受过高等教育、就地转移和作为雇主的人力资本禀赋及社会地位更高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购房后落户意愿显著减弱。本文指出,落户城市并非农业转移人口群体的奋斗目标,同...
本文立足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的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资料,采用新制度主义的多层次因果分析框架,探讨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的市民化选择及其异质性,以期为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具体而言,本文主要探究了本地村民入户城镇的影响因素,本地居民的回迁意愿以及外来常住人口的选择性市民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市民化的建议。
本文研究了农业转移人口差别化落户城镇的意义,分析了关于城市化、国内外户籍制度改革、差别化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理论,从差别化落户制度的确立与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差别化落户制度在流出地、流入地、政府管理方面可能引起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通过分析全国流动人口数据发现,在当前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进程中,存在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城镇化率差距再次扩大、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异化、重点群体的政策响应度低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流动倾向强于定居倾向、留居意愿强于落户意愿、落户意愿与落户能力不匹配、落户需求与落户供给不匹配、落户倾向受农地权益羁绊并被子女教育因素双向强化等特征。未来一段时期的农业...
“落户两难”是指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对于“落户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一命题,在政策层面存在相互对立的推论:如果推进落户,在多数农业转移人口不愿落户且规模较大城市落户门槛较高的背景下,落户已很难继续推进;如果不推进落户,在城市户籍附着的公共服务等福利内容仍然可观且很难进一步通过市场化手段予以剥离的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无法完成且无法可持续实现,因而必...
宏观与微观、结构与行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宏观制度层面,政府针对户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意见》等众多政策条例相继出台,为深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造积极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
本章为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第三章设计的总分析框架,提出集群行为参与意愿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假设,利用2013年深圳市坪山新区和2015年河南省叶县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意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识别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影响路径,为农民工集群行为防治提供政策干预方向。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