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生态赋能     检索到  584  条相关信息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中国最大苗族乡村西江苗寨,以文化价值生成的价值共识、价值保全、价值再生、价值联动等四个价值;文化转化创新的精当识别、科学配置、有机更新、系统升级等四个方法;文化发展指向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合一、手段与目的的合一、守正与创新的合一、资源与资本的合一等四个原则,对乡村发展进行全方位、全链条和全关系的文化,走出了一条文化兴则...

作者:李天翼 出版时间:2022-06-01

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化社会”,技术推广既给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其中关键在于“如何让技术为乡村”。本书尝试从理论视角,并以一个电商村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为研究方法,对乡村技术的过程和机制进行分析,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探讨乡村技术的条件、要素和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路径。技术通过与乡村场景匹配,重塑乡村发展逻...

作者:王丹 出版时间:2023-10-01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要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本书将共享经济理论引入农业发展领域,探讨共享经济下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提升的机制和路径,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与较高理论价值的命题。围绕“理论构建—实证分析—政策设计”逻辑主线,综合运用扎根理论、数据包络模型、熵权TOPSIS法等研究方法,从共享经济视角构建了农业供给...

作者:李冬梅 苏秦 郑循刚 王燕 张社梅 出版时间:2023-12-01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事关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森林是水库、钱库、粮...

本书采用生态足迹法揭示京津冀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采用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法反映自然生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最终通过两者之间的差值得出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以此评价研究京津冀生态环境的现状和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作者:李孟刚 林巍 周丽 王楠楠 出版时间:2019-05-01

本书是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生态城市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全书分为城镇化与生态城市建设,生态经济理论与方法,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与气候变化三大部分,共收录了27篇论文。本书是众多专家、学者对生态经济与生态城市领域中的理论、技术以及实践模式创新的探索,顺应了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符合新型城镇化以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大背景,为我...

作者:曾绍伦 于法稳 谢慧明 马俊丽 出版时间:2017-02-01

开放式扶贫是开放和扶贫的辩证统一体。开放促进发展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促进社会治理结构的完善;在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科教文卫水平的同时,改善区域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就业、提升区域福利,还为扶贫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扶贫成效的可持续和模式创新也增进地方社会活力,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更具开放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供支持...

作者:张学立 黄承伟 叶韬 吴大华 出版时间:2016-06-0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个别领域的经济发展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以“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给生态与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实现“山青水绿”,适宜的生态环境规制...

作者:吴一超 出版时间:2020-01-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