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流动空间     检索到  30296  条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举家迁移”所带来的农民工子女家庭及亲子关系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下家庭教育实践所具有的特征,以及作为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学校教育的。农民工将子女接入城市,在便于照顾的同时,希望子女能够享受到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然而,他们在城市社会的现实处境与生活体验,可能限制其对教育的认知及投入。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分析主...

作者:史秋霞 出版时间:2017-04-01

本文分别从国家的存在感、政治辐射、经济往来、城乡流动、面的活用、请客送礼、婚姻圈及乡愁等八方面介绍空间流动、关系网络。

作者:出版时间:2012-02-01
报告

流动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过程。城市化的程度与农村流动人口和城市的融合程度、融合领域、融合层次紧密相关。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是内源的、渐进的,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是被动的、激进的。改革开放后,以“离土不离乡”为模式的乡镇企业展示了既无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又无人员的整体性重组的独特的乡村工业化道路,...

作者:李勇 刘国翰 出版时间:2016-12-01

采用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0~2010年山西迁移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近10年来,山西迁移人口规模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空间分布上呈现“核心—外围”结构。进一步结合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析迁移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总量增长、煤炭销售量、区域产业结构、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耦合。在此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合理引导迁移人口空间流...

作者:秦志琴 王国霞 出版时间:2013-03-01

本文就人口迁徙与劳动力流动理论、空间选择和代际流动三个与本书研究主题密切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讨论。首先,推拉理论、古典二元结构理论和新古典二元结构理论、相对贫困假说以及新劳动力迁移理论都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本文总结了现有涉及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利用微观调研数据,样本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视角不同,难得出一致结论。最...

作者:耿博 出版时间:2021-12-01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承担着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及“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沿线国家的重要作用,但其要素流动面临着三种关税区及多种制度融合的障碍。本文首先基于大数据理念,构建“百度指数”分析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以体现各城市之间要素流动空间特征,发现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性。其次,从联系紧密度看,大湾区形成了内外两大...

作者:陈世栋 出版时间:2018-06-01

城乡二元结构制度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瓦解但其强大的惯性仍造成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脱节,导致了极富中国特色的以“人户分离”为典型特征的农民工现象。中国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仍旧存在,仍有一部分人民群众在收入和发展机会方面出现了代际传递。本研究运用河南大学“百县千村”入户调查数据,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放在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聚焦非农就业...

作者:耿博 出版时间:2021-12-01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将国际准则、国际框架、国际指标等话语体系引入中国,全面影响了中国妇女的生活。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妇女的就业渠道得以拓宽,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途径、方式和流动模式更加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女性流动人口主要是以“打工妹”的身份出现,主要就职于几个经济特区的出口加工业,年轻、未婚、打工...

作者:韩嘉玲 张妍 出版时间:2015-11-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