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6亿多人,占总人口的12.5%;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保障老年人的权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界定了老年人和老年人权利的概念,梳理了我国法律对老年人权利的规定和保护,概括了我国在保障老年人权利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我国老年人权利保...
权利和发展本是紧密相连的,早在联合国创立之初就将人权、发展、和平和民主作为其基本宗旨。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间,人权和发展逐渐分裂开来,主要原因是人们狭隘地将人权理解为政治权利,认为其属于法律工作者和政治家的工作范畴,而发展则是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研究的领域。不过随着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同时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自此...
中国的消费制度的选择和消费制度的变迁,是嵌入在深层的制度中。这个深层制度,就是传统文化,它可以理解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我在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中国传统的义务配置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到“美好生活”需要的结构性升级,意味着“需要源”从个体和家庭消费承载逐步升级到社区、社会及国家层级的消费承载,我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
农民工的劳动权利是农民工融入城镇获得生存权的必要条件。没有劳动权,生存权利也就没有保障。依据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农民工进城就业同样享有劳动权利,享有参加城镇职业培训的权利、得到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劳动保护的权利和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公民的工作权利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形成了以个体工作权利保障为核心的保障模式,调解在工作权利保障争议解决中备受推崇。2007年以来,随着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公民工作权利保障现状整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立法和执法加以改进,这是政府保障公民工作权利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总结了中国村庄公共物品配置模式研究的总体框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农村比较突出,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村庄公共物品的建设。因此本研究重点讨论中国村庄公共物品配置模式,立足中国村庄特征、全国范围样本,探寻符合中国现实的村庄公共物品配置模式,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总量...
本文总结了社会保障权益配置的实现路径及决策机制,具体为:第一,追溯社会保障的精神内核和权益保障的正义与公平之途,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收入再分配机制需要将“聚焦点”从私人所有权的经济维度转向基于社会公共财富和社会公共资源再分配的基本公共价值尺度,社会平等要素应“嵌入”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收入再分配应得理论之中,收入分配的社会应得理论是人们对正义判断的重要尺度,社会...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