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族群发展     检索到  42741  条相关信息

扬美古镇一带地区为多民族杂居地区。此一地区的世居民族,主要有壮族和汉族,另有部分瑶、苗、仫佬、侗、毛南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作为一块汉族“飞地”,扬美古镇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加之其族群内部各姓人家的“来源”比较多样,当地的族群关系相对复杂。

作者:吕俊彪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1964年,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合并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成为法理上统一的国家。但对这个拥有120余个族群的新兴国家来说,如何处理族群间关系以及族群与国家建构间关系是影响整个国家能否维持长期稳定的关键性问题。坦桑尼亚独立至今已达50余年,整个国家几乎不存在因族群问题而引发的国家性动乱,这对族群矛盾横行的非洲大陆来说无异于一股清流。本文拟从历史因素、文化因素、政...

作者:徐鑫 徐薇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扬美古镇是当地有名的“经济发达地区”,一些扬美人亦由此认为他们镇上(村里)的婚配形式“比较科学”,而他们的亲属关系看起来也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加亲密”。或许是因此之故,世代生活在“族群孤岛”里的扬美人,都尽可能保持汉族人传统的婚配形式和亲属关系。

作者:吕俊彪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族群的文化边界与政治边界始终是不一致的,如果文化边界代表了族群的原生性,而政治边界则反映了族群实际势力的消长结果。族群政治势力的对外张力必然会不断跨越其原有的文化边界,并试图成为族际的主导力量。当民族边界趋于模糊化时,民族交融则成必然,尤其在一统体制下得以加速推广;反之亦然。青海地区是多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舞台,多元民族文化在此交会互通。清末以来,中央政治势...

作者:王英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这一研究课题所树立的明确目标,就是要对中国一个特殊地区“农村-农村”类型的移民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具体对象是那些从邻近汉族农村向内蒙古自治区下辖九个盟之一的赤峰市(前昭乌达盟)的农村地区(传统的本地居民是蒙古族)迁移的移民,因此在后文中也会经常被称为“赤峰调查”。这种类型的移民为国内移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个案。首先,其主体是“农村-农村”类型的移民;其...

作者:马戎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岛内的民族事务是中国民族事务的组成部分。由于两岸存在着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及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分裂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活动,台湾的民族事务除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动关系外,还包括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台湾当局利用西方“族群”概念划分“族群”、撕裂民众所引起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等问题。

作者:郝时远 出版时间:2006年05月

黄河南蒙古在13世纪以来的族群历史中,逐渐吸收植根于青藏高原发展而来的藏文化因素,发生广泛而深入的文化涵化,从而使其族群性也发生演变。本文旨在从历史的视野对黄河南蒙古人族群性的演变过程进行长时段的考察,认为罗卜藏丹津事件是包括黄河南蒙古在内的青海蒙古发生全面深入“藏化”的重要转折点。如果说此前青海蒙古由于特殊的政治地位还能维持其族群特征,那么在此之后清政府推...

作者:萨仁娜 SaRenna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在全球化和地方性的互动进程中,穿梭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旅游者凝视”无处不在且影响深远。在旅游者凝视作用下,民俗村中的族群文化被彻底符号化与商品化。“旅游者凝视”作为一种隐形力量,支配着特殊旅游场域的建构,改变了族群文化的存续原则,割裂了民族演员的族群认同,生产着有别于原生态文化的各种“奇风异俗”,造成了族群文化的移植。民族演员面临着对自身不断重新界定并形成新的...

作者:孙九霞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