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20~2022年,在新冠疫情持续延宕和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等一系列全球性大事件冲击之下,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坦桑尼亚执政党识变应变,顺利实现了从马古富力时期到哈桑时期的转型。在马古富力执政时期,坦桑尼亚对内加强政治治理,注重提振经济促发展;对外强调“人民至上”,实施外交服务内政之策略。哈桑继任总统后,积极推进治党治国施政改革与经济发展,...
坦桑尼亚是一个低收入国家,2010年GDP总量为229.15亿美元,人均GDP为561美元(按2010年当年价格),GDP增长率为6.5%。由于坦桑尼亚政局稳定、国家制定了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国外的经济援助较多等因素,近几年来经济发展比较平稳,GDP增长速度保持在6%左右。1964年,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成立后,坦政府就开始制定促进经济增长与减贫的各项战略规划...
1964年,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合并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成为法理上统一的国家。但对这个拥有120余个族群的新兴国家来说,如何处理族群间关系以及族群与国家建构间关系是影响整个国家能否维持长期稳定的关键性问题。坦桑尼亚独立至今已达50余年,整个国家几乎不存在因族群问题而引发的国家性动乱,这对族群矛盾横行的非洲大陆来说无异于一股清流。本文拟从历史因素、文化因素、政...
本文梳理自1961年到1986年这一阶段的剑麻产业发展情况,考察坦桑尼亚国有资本及其新政府如何对殖民遗产加以继承和改革,又是如何在依附式格局中应对、妥协和变迁的。本文指出,这一时期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的张力关系:所有权更替与全球产业链的区隔、劳动力自由与种植园生产、民族国家建设与全球政治经济体系变迁。
本书呈现了坦桑尼亚剑麻产业从起步、繁荣、衰落到复苏的百年变迁,其背后承载着农业资本化、非洲发展、全球产业链、国际治理格局变迁的历史轨迹。本书要强调的有三点。第一,非洲数百年来被殖民、开展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结构性力量,有很强的形塑作用。第二,非洲发展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紧密结合,中国人及企业进入非洲,会遭遇到业已成熟的标准、规则、制度,需要从...
本文梳理了坦桑尼亚私有化以来剑麻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坦桑尼亚私有资本在组织生产、全球产业链分配上做出的改变、出现的问题。在新自由主义的指导下,坦桑尼亚剑麻产业实施了私有化政策、重新回归到市场经济。私有化政策带来了多种资本形式,但“大种植园、大资本、大机器”的生产经营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利润最大化的生产逻辑依然是主流,坦桑尼亚在全...
首先,本文主要围绕研究问题的缘起进行叙述,根据当前国内外的现实背景以及前期调研的个人体验引出对中国在非资本运行逻辑的关注,继而通过对中国对非投资、非洲发展、资本全球化、地方化和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的文献梳理,进一步细化了本研究的问题和思路,即从历史比较的视角来梳理活跃在坦桑尼亚剑麻产业各个时期的不同资本的运行逻辑,进而思考中国对非洲投资的特性。然后,本文围绕这...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