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敬畏人性     检索到  1628  条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众声喧哗 “敬畏自然”大讨论。首先,介绍了从海啸引发的敬畏自然大讨论。其次,介绍了争论的深层理论问题。最后,介绍了争论之后我们需要想什么和做什么。

作者:包红梅 刘兵 出版时间:2006-03-01

“敲巴郎”是苗族社会一种“杀牛祭祖”的仪式,主要流行于黔中地区。它是追求祖先庇佑、宗族和睦的一种手段。在仪式中,不仅“牺牲”之“牛”具有符号文化内蕴,而且整个仪式充满苗族百姓对祖先的敬畏,希望通过此仪式得到祖先回报的符号意蕴;同时“敲巴郎”作为宗族仪式,是一种分离社会群体的区隔形式,同宗族的人通过仪式上的互动而加强凝聚。

作者:金潇骁 出版时间:2015-06-01

本文从尊重自然并且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生命同源意识、自然崇拜中的敬畏意识三方面介绍了青藏高原中“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

作者:赵艳 出版时间:2023-12-01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提出,年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缺点,即只强调了人的自私的一面,而忽略了人性的多重性、多面性,导致了人性中贪婪本性的放纵和扩张;医治资本主义危机,不能继续原来的老路,而应大量提倡和扶持建立在人性中利他主义的一面,即建立社会企业。

作者:出版时间:2013-09-01

幸福是人的需要满足的客观状态,幸福感是对这种状态的感受,两者不宜混淆。幸福和人性紧密相关,是人性得到确证和实现的标志;幸福是生命幸福、道德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实现个人幸福、社会幸福,关键在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进社会公共制度;幸福和人性实现一样,是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现实到理想的发展过程,只有在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下,幸福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作者:张茂泽 出版时间:2013-08-01

本文从“四川青少年纵火烧人案”为例追溯未成年人刑责减免的理念与制度的历史回溯、当代实践、困境及其化解之道。首先,自周代以降中国一贯采取“德主刑辅”的社会控制。其中,青少年刑罚减免原则便是周礼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的表现。旧时代青少年虽可能减免国之罚,但不免予乡治之“礼法”。其次,当前中国处于转型背景下,一方面,基层空心化甚至暴力化导致价值失范;另一方面,青少年提...

作者:刘易平 卢立昕 出版时间:2017-06-01

本文阐述了激发乡镇干部干事创业动力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和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从现实的实践活动出发,通过对人的类本性的论述,揭示人不同层次的需要本性。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则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总概括。本文继而探索了其基本原理对我国现阶段激发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如营造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

作者:梁英 出版时间:2021-12-01

今天,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它们的国民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丰厚物质财富和便利生活条件的同时,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也在不断地对工业文明的物质、制度和精神观念进行改造、变革和扬弃,探索新的人类生存方式,这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觉醒,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虽然由于地区差异,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但是1...

作者:袁鼎生 蒋新平 龚丽娟 出版时间:2013-01-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