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政治统合     检索到  23056  条相关信息

本文结合我们2020~2021年在贵州T县开展的田野调查,试图通过引领型融合治理视角,阐释县域统合治理作为引领型融合治理的基层逻辑是如何形成的,又呈现何种实践形态的问题,以揭示引领型融合治理作用于县域贫困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的“黑箱”,深化对引领型融合治理如何提升我国贫困治理效能的理解。

作者:陆汉文 卢飞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政治德性与政治理性,是政治价值的两种基本形式。政治价值既为政治权力的运行设置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也因此使得政治权力的存续具有一定正当性,从而成为政治得以稳固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历史地看,儒家的道德政治彰显出政治德性;源于近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表现出政治理性;而侧重于功利的法家政治虽具缜密政治逻辑,但在价值上存在明显缺失。在现代化道路上,中国需要在继续动态地通过顺...

作者:胡水君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来源:皮书数据库发布时间:2024-02-18
关键字:
来源: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发布时间:2021-05-06
关键字:

本文主要阐述了三个基本问题。第一,在中国现代化的宏观变迁过程中,双村村治变迁的三个基本逻辑:现代性、国家和村庄地方性知识三者之间,呈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可以被理论化的互动结构,这种互动结构又是如何具体地形塑村治变迁形貌的。第二,关于双村的微观叙事对于理解整体性的20世纪中国乡村政治变迁有没有意义? 第三,以微观的村庄叙事作为学术研究历程中的一次努力和尝试,对它...

作者:吴毅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经典的政治参与概念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主体一般是指公民个体,政治参与活动主要包括公民个体的投票、选举、主动接触和结社活动。在这些活动方式中,除了结社活动具有群体性特征外,其他活动都高度个体化。显然,一些团体性活动,比如利益集团的活动,并不在政治参与的研究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政治...

作者:杨光斌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在关于近代乡村政治的研究中,无论在具体观点和研究路数上有多大的差别,官僚政治在县及以上层面,而乡下则主要是绅士和家族长老的政治舞台,则是广为人们认可的历史事实(费孝通,1999c:340~343)。

作者: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日益成为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区别于西方权力制衡和自由主义背景下的党社关系,中国特色语境下,党和社会组织既非平行平等的对立主体,也不是若即若离的模糊关系,党必须发挥总揽全局的核心作用,统筹推动社会组织的有序健康发展和政治参与;社会组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政治领域担当参谋助手的角色,在社会领域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

作者:丁胜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