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1979年开始的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即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与推广,实质上就是农村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但是1984年以前,理论界对第一步改革讨论的角度或侧重点并不是土地制度,而是农业经营体制或方式的变革。而明确、深入地讨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大体上是从1985年开始。因而,土地制度改革基本上被看作是农村第二步改革讨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就19...
清代的禁酒制度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关于清代灾荒时期的禁酒制度,以往研究大都认为其执行要比丰年更加严格,但是缺乏专门的阐释和分析。事实上,清代在灾荒时期的禁酒制度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法律史和灾荒史的双重角度认真阐释灾荒时期禁酒制度的确立、变化,应该会有助于丰富和加深我们对清代救灾法律及禁酒制度的认识。
本文将基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阶段总结与分析,科学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演进的逻辑规律和现实障碍,进而明确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未来方向及战略思路。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五个制度的变迁,包括:起步阶段、扩展阶段、转轨阶段、深化阶段与规范阶段。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势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集体,但农户拥有了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虽然农户拥有的土地产权是不完整的,但土地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等产权逐渐具备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任抵押物,这为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建设开辟了新天地。非正式信用担保制度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户借贷的增多,又焕发出新的活...
中国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产生极早。从广义信用担保制度来看,由国家法律构建的正式制度与由风俗习惯构建的非正式制度,是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正式制度发展不足,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中非正式制度色彩更浓一些。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产权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运行环境是比较封闭的乡村熟人社会,乡绅保人、信誉机制是维护信用担保制度运作的关键。
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道格拉斯·诺斯,1994)无中心或多中心的制度结构能够减少策略成本和信息成本,而又在存在规模经济时保留大型生产机构的优点。多中心或无中心的制度安排把有局限的独立的规则制定和规则执...
“专委会”制度在破解部门利益和提高监督职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运行6年之久的富阳“专委会”制度,通过“5+15”的专门委员会制度设计,在不改变现有行政部门设置的前提下,虚拟整合职能相近的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部门利益顽疾,降低了改革的阻力,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行政体制大部制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改革经验。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